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检察官作用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04:00

  本文选题:公诉检察官 + 刑事侦查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12期


【摘要】:公诉检察官,决定着犯罪嫌疑人的命运,创制或影响着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体制的运行影响甚巨。审前侦查一般依法由检察官组织实施,但主动权实际上通常由警察掌握,侦查权往警察方向的有限转移可以成为发展方向,检察官则可以继续行使监督权。被塑造出来的检察官形象,都是神话而非真实。检察官实际上既不是一个偏袒者也不是一个超然的法守护者,其已成为"法官之前的法官",我们应当认可这个现实,并赋予其与法官平等的法律地位。但个体检察官的独立、不受监督似乎并不可取。目前,检察官对其决定所需负的个人责任,与其角色的重要性也不相称。全国或者州际的检察系统,可以由一个独立的、由议会选举产生且直接对该议会负责的检察总长领导,并由其对总体和个案检察决策最终负责。赋予检察总长类法官的独立性不应当成为削减辩护权的借口,对检察总长免职条件的规定应当保证其可控又能独立行使职权。
[Abstract]:Public prosecutor decides the fate of criminal suspect, creates or influences criminal policy,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pretrial investigation is generally carried out by the prosecutor according to law, but the initiative is usually controlled by the police. The limited transfer of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to the police can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urator can continue to exercise the supervisory power. The images of prosecutors created are myths rather than truth. In fact, the prosecutor is neither a favouritism nor a detached guardian of the law, and he has become a "judge before the judge". We should recognize this reality and give him the legal status on an equal footing with the judge. But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 prosecutors, unsupervised, does not seem desirable. At present, the prosecutor's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his decision i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his role. A national or interstate prosecutorial system may be headed by an independent Attorney-General elected by Parliament who is directly accountable to that Assembly and ultimately responsible for overall and individual prosecutorial decision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ges should not be used as an excuse to reduce the right to defense, and the provisions on the conditions of removal of the procurator should ensure that he can exercise his powers independently and controllable.
【作者单位】: 德国科隆大学;
【分类号】:D9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生明,吴祥义,邹开红;论公诉检察官与维护司法公正[J];政法论坛;2003年06期

2 潘岩;;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3 潘俊;;技术侦察的法制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海镔;;浅析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J];才智;2011年04期

5 朱强;;论怀疑证据的逻辑价值——以假说演绎法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6 瞿丰;论刑事侦查的一般步骤[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任海伦;;论我国刑事侦查犯罪中的人权保障[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徐鸣岳;;试论刑事侦查的法制原则[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9 孙付,孟德平;刑事悬赏问题初探[J];犯罪研究;2001年04期

10 谢佑平,万毅;论侦查中的监听[J];犯罪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成;俞国女;;司法应用逻辑与司法实践[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郭星亚;陈惠忠;;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先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评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韩国福;何俊畅;王梅;;入世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及其目标[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刘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适用的必要性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5 张小满;;论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规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赵允玲;;当事人处分权和辩论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的互动关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莉;;公诉方式改革的深化研究与探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逸吟;加强对刑事侦查的监督才能杜绝刑讯逼供[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邓红阳 通讯员 贾玮;消除当事人合理怀疑[N];法制日报;2009年

3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金海;刑事司法利用社会资源之障碍有待破除[N];检察日报;2010年

4 四川省旺苍县公安局民警 刘莉;刑事侦查中的人文精神[N];人民公安报;2008年

5 严士明;宝应自找“麻烦”请来检方监督[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曾献文;确立“中国式”检察官客观义务[N];检察日报;2007年

7 刘佑生;重视检察官的客观义务[N];人民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刘德华邋通讯员 周永国 龙检;成都龙泉驿检察官为洋酒维权感动法驻华大使[N];检察日报;2008年

9 王守安;谈检察监督与检察官的客观义务[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胡薇薇;审查起诉:“中立”理念让错案远离[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邱庭彪;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谭宗泽;行政诉讼结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晓芸;检察官的客观义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强;催眠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涛;刑事侦查社会参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杨军伟;论媒体与刑事侦查之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娟;刑事侦查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李龙;刑事侦查中隐私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孙珊珊;论刑事侦查中的辨认[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霍熠;检察官客观义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义秀;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卢慧敏;论刑事侦查中的线人及其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3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53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