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试论释明权在民事审判中的合理运用

发布时间:2018-06-09 05:42

  本文选题:民事审判改革 + 释明权 ; 参考:《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的民事诉讼法典中,是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改革中引入的新名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事诉讼模式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也逐渐由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发生转变。但在诸多民事诉讼中,特别是在基层,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水平往往比较低、诉讼能力有所欠缺,为了弥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缺陷,适时建立法官释明权制度,在当前就显得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也是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虽然最高法院2001年12月《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经对此进行了一些规定,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学术界关于释明权的讨论也进行了不少,,但大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研究,实务操作中还是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释明权的运用并未统一。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一名基层法官的角度出发,就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适用释明权作作一点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日后释明权制度的构建及完善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Abstract]:The right of interpretation is a concept in civil litig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which appeared in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of Germany. It is a new term introduced in the judici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judici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mode of civil action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mode of authority litigation to the mode of litigant actio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judicial practice. However, in many civil litigation, especiall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legal knowledge of the parties is often relatively low, and the litigation capacity is deficient.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litigant litigation mode, the system of the judge's interpretation righ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good time. At present, it has its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which is an insurmountable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some provisions on evidence in civil proceedings have been made by the Supreme Court in December 2001,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an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discussion about the right of interpreta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r depends on the discretion of the judge, the use of interpretation power is not uniform.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littl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interpretation power in trial practice from the angle of a basic judge, hoping that it will be us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power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毅军;谈释明权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J];山东审判;2004年01期

2 刘昕;;浅议法官释明权[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3 朱奕;;完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若干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4 徐静;;浅析审判实践中释明权的行使[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J];边缘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6 陈伟山;;释明权行使之限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7 卢静芬;;浅议法官释明权的行使[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8 谢丰;;法官释明行为规范化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春永;沈兆忠;罗艺;;释明权的立法比较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洪春稻;;关于完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探析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要件事实”框架内法官释明路径之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4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法理、规则与判例——以日本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刘德敏;;论我国行政诉讼指导制度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春魁;法院行使释明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潘志耘;如何正确运用法官释明权[N];江苏经济报;2011年

3 张伶;完善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议[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福建省沙县人民法院 林喜;浅谈法院释明权的行使[N];法制生活报;2005年

5 管国强;刍议立案法官释明权的行使[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陈启贤;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运用之探讨[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崔雨笛;对完善法官释明权制度的设想[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管国强;立案法官释明权的行使[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李克杰;法官释明权体现实质公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10 郑学林;法院释明权三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祥润;论法官释明权的运用及其制度完善[D];厦门大学;2009年

2 马强;释明制度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田小芳;论法官释明权[D];山西大学;2008年

4 茅玲玲;释明权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凤雯杰;释明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郭振华;释明权的制度解构与重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胡俊宁;论法官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罗俊;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俩德;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陈伟山;释明权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9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99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