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农村留守人群刑事司法保护法理研究——以检察职能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10 17:34

  本文选题:农村留守人群 + 刑事司法保护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1期


【摘要】:留守人群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乡土夹缝里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与刑事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特殊的刑事司法保护也成为预防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保障农村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关键。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理论框架下的犯罪预防与被害保护以及刑事一体化理论下的多机构协作与诉讼机制衔接,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施行对留守人群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Abstract]:The left-behind crowd is a special product of the urban-rural dual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t is the weak group in the gap betwee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traditional countryside,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harmony.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s of crime and criminal victimization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rowd, the special criminal judicial protection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rowd has become to prevent the rural left-behind crowd from committing crimes and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rowd. The key to maintaining rural social order. Based on the social order and social management under the theory of risk society, considering the crime prevention and victimization protec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theory and the multi-institution cooperation and litig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criminal integration theory,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for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to exert the procuratorial fun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criminal justice of the left-behind crow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对中国转型社会犯罪控制的新研究”(项目编号:11YJC820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东政法大学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085工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9;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静坤;;刑事司法一体化视野下之侦查功能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胡建;;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3 赵晓芳;;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状况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雍自元;;试论女性犯罪的原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时斌;;论监狱行刑理念的变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张成敏;;关于无罪推定的文本表述[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4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5 谢小剑;;提起公诉证据标准之内在机理[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6 邬砚;;附带民事诉讼限制赔偿范围的反思与矫正——兼论附带民事诉讼“执行难”的解决对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肖洪;魏东;;论自首认定的根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何君;;我国罪犯再社会化问题研究——以行刑社会化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6年04期

9 包雯;赵伟超;;略论刑罚适用的轻刑化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10 孙启亮;;理性地对待犯罪——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评价[J];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适用的必要性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赵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马改然;;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黎晓婷;;从报复走向恢复——论刑事简易程序中和解制度的构建[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万兵;吴小军;;审前社会调查制度之重构与完善——以规范缓刑的适用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姚毅奇;蒋凌申;;交通犯罪的罪过转换与交强险理赔公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17条评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伟;公法替代责任根据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5 刘正海;论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颜;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立文;潍坊市五年来流动人口犯罪调研报告[D];山东大学;2010年

8 侯晓杰;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9 贺燕平;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燕;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基;;多学科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周智;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4 吴忠民;“和谐社会”释义[J];前线;2005年01期

5 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6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7 王景新;家庭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和改革出路[J];中国改革;2004年11期

8 李小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周网谈[J];w,

本文编号:2004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04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