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程序性违法行为之证明责任分配机制研究——兼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

发布时间:2018-06-14 08:31

  本文选题:程序性违法 + 证明责任 ; 参考:《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刑事程序性违法行为之证明责任分配机制是刑事程序性制裁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制度设计方面,应包括技术性程序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及侵权性程序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对于技术性程序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而言,任何当事人均不承担证明责任,只需补救即可。补救方式除了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补正、解释之外,还应包括重做。对于侵权性程序违法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被告人需要承担提供证据责任,被指控实施程序性违法行为的控诉机关需要承担证明责任。通过考察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的具体表现,可见检察机关承担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具有坚实的立法和实践基础。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burden of proof of criminal procedural illegal a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iminal procedural sanction theory. In the design of its system, it should includ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illegal act of technical proced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illegal act of tort procedur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illegal act of technical procedure, any party does not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nly need to remedy. The remedy should include rework in addition to the corr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rovided for in the current law.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defendant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viding evidence, and the prosecution organ accused of committing the procedural illegal act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By examining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bearing the burden of proof in the procedure of excluding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bears the burden of proof of excluding illegal evidence on the basis of solid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M005)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德顺,戚渊;关于法的价值的对话[J];中国法学;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业;刘超;;程序基本权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7年01期

2 邓思清;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之构想[J];当代法学;2004年03期

3 汪进元;法治的价值选择与价值的法制建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江国华;论立法价值——从“禁鞭尴尬”说起[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5 蔡伟;;论未决羁押的公正性及其保障[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2期

6 石晶晶;;正义与秩序——由恶法亦法想到的[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7 刘东杰;;论公共政策合法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志刚;;宪法诉讼的价值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潘弘;王亚楠;;犯罪预备形态的价值分析[J];法学杂志;2012年12期

10 赵林青;;地名商标注册的合理性法律分析[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书清;金融法理念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尹奎杰;权利正当性观念批判[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秉乾;论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杨清望;论法律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9 郭明月;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江;元杂剧《窦娥冤》之法律视角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2 齐小莹;司法公正理念下法官的角色冲突与协调[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雪菁;审判程序公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仓明;法律价值的动态过程及目标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6 赵勇;论法律程序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利珍;法的价值与人的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鹏志;反倾销法替代国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玮琦;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之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朱昕;程序正义与和谐社会[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峰;;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J];经济师;2008年04期

2 董秀菊;;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研究[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3 李向阳;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艾丹;;浅议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意义——兼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5 孔令歆;孔繁娜;;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侯德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分析及构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蒋旗;;非法证据证明责任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罗国良;;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口供合法性的证明责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6期

9 谭超;;论遏制刑讯逼供与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洪;文泽雄;;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樊凤林;朱显有;;重温董老正当程序思想,完善诉讼程序制裁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罗坷;梁腊梅;;我谈“两个证据规定”的背景和意义[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于晓晴;高峰;;民事检察监督范围探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赵刚;;浅论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公诉逻辑[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彭志敏;;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的法律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杨曙光;;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钓鱼执法”中的适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得颖;;在刑事司法实践与立法交困中前行——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罗国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张磊;浅谈公诉机关对言词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及工作对策[N];天津政法报;2010年

3 骆东平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谁主张,,谁举证”:一个需要澄清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检察院 葛志敏 程晓瑜;刑案中辨认、指认笔录应归属言词证据[N];检察日报;2010年

5 王浩;固定言词证据注意标点符号的应用[N];检察日报;2000年

6 杜志宏;略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周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谁来举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 徐松青 张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之浅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记者 李轩甫;20天查办3起受贿大案[N];检察日报;2009年

10 魏文彪;监审分离制约刑讯逼供[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胡东海;论法律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对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D];湖南大学;2013年

4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焦鹏;诉讼证明中的推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吴常青;检察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胡志风;刑事错案与侦查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程;证据提出责任[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显发;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赵宇;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连晔;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因果关系认定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魏俊超;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D];郑州大学;2005年

6 吴亮星;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胡平;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予霞;民事证明责任倒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邓李平;价值分析视角下的证明责任分配[D];湘潭大学;2007年

10 侯仰光;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6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16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