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司法体制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2:48

  本文选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中国特色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3年02期


【摘要】: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基于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而设立的,有自己的特色:我国非法证据的排除主要集中在庭审阶段,同时贯穿于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含义,是指被排除的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我国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包括特定的非法合同证据及实物证据,而其中的非法合同证据既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包括证人证词和被害人陈述。我国不仅重视排除已经形成的非法证据,而且还注意遏制非法证据的形成。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中要注意解决几个现实问题,即我国审判程序的庭前会议中是否应当排除非法证据,法庭审判中对非法证据是否应当"先行调查"、先行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与协调。
[Abstract]:The exclusionary system of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is based o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judi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rial stage, and runs through the main procedur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ning of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means that the excluded illegal evidence shall 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final decision; the illegal evidence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exclude includes specific illegal contract evidence and physical evidence, The evidence of illegal contract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nfession of suspect and defendant, but also the testimony of witness and the statement of victim. Our country not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xclusion of the illegal evidence, but also to curb the format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 of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lving several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is, whether or not illegal evidence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the pre-trial meeting of the tria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Whether or not illegal evidenc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excluded in adv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and the newly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court trial.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分类号】: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顾双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发的农业技术司法鉴定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3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刘利;任学婧;栾奕;库雪飞;;简析科技期刊电子稿件的证据效力[J];编辑学报;2009年03期

6 陈浩;;浅议诉讼法之证明标准[J];才智;2008年15期

7 李佳;;浅议火灾痕迹物证[J];才智;2011年26期

8 曹晓强;火灾原因和事故责任认定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崔玉彬;;论公诉事实认定权的程序制约[J];沧桑;2009年02期

10 韩斌;潘青;;注册会计师司法会计鉴定证据规则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3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立鹏;;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陈亚;;冲突与协调:行政机关的事故认定书对民事审判的影响[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7 陈波;;论非法实物证据补正的界限和方法[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申武;;论刑事诉讼“幽灵抗辩”之对策——以新《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万飞;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宇冠;孙军;;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排除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杰;;略论法律移植的本土化构建——以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1期

3 刘瑞琴;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任华哲;万平;;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新变化——以《爱国者法》为视角[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5 柳薇;胡靖;;刍议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邱俞捷;雷裕春;;论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金昌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刍议[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静;;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设计[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9 任伟珍;;浅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4期

10 简乐伟;;论非法证据与量刑程序的关系[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费国平;周生军;;试论中国陪审制度的特点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关建华;丁天舒;;刑事被害人保护本土化探究——以历史流变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河;;论组建中国特色的律师集团[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永杰;;从对抗到对话——构建现代司法理念语境中的诉讼哲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彭静;;律师管理的“两结合”体制的完善——完善加强律师队伍的建设[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汪腾锋;;中国入世与律师专业定位——论执业品格与专业定位对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影响[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韩玉胜;曹树彬;;中国特色的人权观与监狱人权保障[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立平;;中国特色仲裁调解制度:内涵、依据与优势[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志刚 孔繁平 戴志军;德州:培育本土化经验打造“先进群”[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李新军;司法本土化与司法腐败[N];法制日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文晖;从三方面入手坚持中国特色检察制度[N];检察日报;2007年

4 李芹;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刘建;积极稳妥努力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N];法制日报;2004年

6 记者  徐光明 宁杰 陈忠仪;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芮克胜;坚持中国特色检察制度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N];西部法制报;2007年

8 陈永辉;加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工作 构建中国特色少年审判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刘平 矫慧玲;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基本原理学术研讨会在辽源召开[N];辽源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徐盈雁;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具有六方面鲜明特色[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黎黎;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姜凌刚;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彩云;刑事和解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婷;恢复性司法第三方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赵倩;检察机关现代司法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肖尤;保释制度的本土化改造[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明花;我国公证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延边大学;2006年

8 江文;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梅琴;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史大琦;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0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20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