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量刑建议实证分析——以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采纳率为对象

发布时间:2018-06-22 11:18

  本文选题:量刑建议 + 采纳率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3年02期


【摘要】:对我国量刑建议采纳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法官群体对量刑建议的主观评价不高,但其客观上确实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实际影响,表现为量刑建议的刑度上限对法官量刑发挥了"天花板作用",同时,在量刑建议刑度范围内的量刑呈现"轻刑化"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量刑建议高采纳率与准司法化量刑建议形成机制、协商式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等机制性因素有关,侦查决定型、案卷笔录中心的诉讼构造和报应刑为主的并合主义刑罚理念则是根本因素。应当以量刑程序正当化为目标,对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的非诉讼化、采纳标准的结果主义进行改造。
[Abstract]: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adoption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by the group of judges is not high, it does have a practical impact on the sentencing of judges obj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enalty in the range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punishment".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igh acceptance rate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is related to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the mechanism of quasi-judicial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the mechanism of adopting negotiated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and so on. The basic factor is the litigation structure of the case record center and the combination principle of retribution penalty. We should take the justification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as the goal, reform the non-litigation mechanism of sentencing suggestion adoption mechanism and adopt the result doctrine of standard.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秋红;;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与经验[J];法学家;2011年05期

2 严明华;赵宁;;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偏差问题调查与评析[J];法学;2010年11期

3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4 董坤;;规范定位下量刑建议的运行机理及其完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3期

5 叶青;;量刑建议工作的规范化改革[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王军;侯亚辉;吕卫华;;《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解读[J];人民检察;2010年08期

7 刘丹;邓思清;;量刑建议制度探析——以重庆市A区检察院量刑建议工作为调查分析样本[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陈瑞华;;论量刑建议[J];政法论坛;2011年02期

9 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10 龙宗智;;论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J];中国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国柱 芦广庆 杨希忠;[N];检察日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丁德春;;中日辩护制度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唐文胜;论完善我国教育刑制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应星;;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的法律、行政与社会——以一个“赤脚律师”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点[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李华;王存河;;司法权的定位和功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马丽丽;胡东东;;死刑案件建立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凝;陆简;;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区别化设计-----以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颖;;试论量刑建议之构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张玉碧;杜远敏;;促进审判监督 规范量刑建议——以清镇市人民检察院为例[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刘远;;论金融诈骗罪的法定刑[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5 宋云苍;;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分设——无罪辩护案件律师量刑辩护尴尬处境的唯一出路[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马克敏;;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及推进路径[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程雷;;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8 段体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兼论司法预期与判决成效之背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孙振庆;;法官形象定位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群众司法需求和法官职能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唐墨华;;民事撤诉程序的异化与复归——以保障审判权的合轨运行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伟军;同案犯罪中的另案处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有限;论我国刑法中的加重情节[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柳;浅析量型建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2 周光权;量刑规范化:可行性与难题[J];法律适用;2004年04期

3 杨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鉴与我国量刑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4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5 冀祥德;构建中国的量刑建议权制度[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6 王顺安,徐明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及其操作[J];法学杂志;2003年06期

7 张智辉;;法律监督机关设置的价值合理性[J];法学家;2002年05期

8 虞平;;量刑与刑的量化——兼论“电脑量刑”[J];法学家;2007年02期

9 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J];法学家;2010年02期

10 胡学相;论我国刑法中量刑原则的重构[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灵川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秦奕明;[N];法治快报;2008年

2 ;[N];检察日报;2001年

3 刁沈云 张傲冬;[N];检察日报;2005年

4 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 张金锁;[N];检察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崔振华邋刘贵峰;[N];检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徐日丹;[N];检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明耀 通讯员 朱亚峰 何伟;[N];检察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黎虹;[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宗廷;论依法行政中的听证制度[J];理论月刊;2003年01期

2 何锡海;培育法官职业道德的理论思考——兼论邓小平理论对法官职业道德的指导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黄正,万虹;对行政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陈健松;芦光;;快速审理机制中的量刑建议权 基于效率与公正的考察[J];人民检察;2008年18期

5 黄荣佩;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为农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徐公社;构建我国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机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石浩旭;何仁杰;;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基础[J];当代经济;2006年12期

8 吴雯;;量刑建议的合理性与法律构建[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9 张虹;沈燕萍;;论医疗纠纷诉前调解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10 朱明海;;审判与量刑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敏;张晓蓓;;论涉诉信访制度的建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刘静;张欣;齐迹;宋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适用逮捕措施的机制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王利平;唐炜海;娄荣斌;;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与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黄俊;;论法医鉴定在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中的作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书杰;;完善法院内部审判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殷德山;;改革与完善制约法院审判监督机制的体制[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7 樊凤林;朱显有;;重温董老正当程序思想,完善诉讼程序制裁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黄建高;;创新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9 宋强;;畸形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机制——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项嗣麒;;对建立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监督机构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代群 张延 周柯;应完善量刑建议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兴化市检察院 任海 钟金平;构建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记者 赵鑫 通讯员 刘钰 杨禄;河东检方推行量刑建议制度[N];天津政法报;2009年

4 宿迁市宿城区检察院 朱建中;完善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孟东庆;完善量刑建议制度初探[N];天津政法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吴贻伙;推行量刑建议制度:安徽的探索[N];检察日报;2010年

7 沈国林 余景凤;公诉案件量刑建议制度的特点及探索[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 陈国庆;关于设立量刑建议制度的探讨(上)[N];法制日报;2009年

9 张雪妲;国外量刑建议制度比较[N];法制日报;2001年

10 谢鹏程;论量刑建议制度的意义(上)[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长春;司法权威的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2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剑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5年

2 白玛旺姆;试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杨浩;论刑事立案监督[D];山东大学;2008年

4 吴仕春;论不起诉监督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强;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褚晓娇;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郑秋卉;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毛颖曦;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清;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雷元进;完善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2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52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