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量刑证据的可采性

发布时间:2018-06-25 20:01

  本文选题:量刑 + 定罪 ; 参考:《学习论坛》2013年09期


【摘要】:在定罪程序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许多证据规则,在量刑程序中可以被突破。在美国,《美国联邦量刑指南》和相关判例明确认可了非法证据、品格证据和传闻证据在量刑程序中的可采性;我国澳门地区制定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意见证据在量刑程序中的可采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意见证据规则,其既适用于定罪,又适用于量刑;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没有确立品格证据规则和传闻证据规则。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背景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非法证据和意见证据在量刑程序中具有可采性;继续坚持品格证据和传闻证据在量刑程序中的可采性。在我国,通过裁判文书说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量刑程序中的非法证据、品格证据、传闻证据和意见证据对被告人定罪产生不利影响。
[Abstract]:In the procedure of conviction, many rules of evidence must be strictly observed, which can be broken through in the procedure of sentenc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 and relevant jurisprudence explicitly recognize the admissibility of illegal evidence, character evidence and hearsay evidence in sentencing procedures;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Macao clearly stipulates the admissibility of opinion evidence in sentencing procedure.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as established the rule of excluding illegal evidence and the rule of opinion evidenc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both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and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of China has not yet established the rules of character evidence and hearsay evid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ntencing procedure,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hould make clear that illegal evidence and opinion evidence are admissible in sentencing procedure, and continue to insist on the admissibility of character evidence and hearsay evidence in sentencing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the reasoning system of judgment documents can to some extent avoid illegal evidence, character evidence, hearsay evidence and opinion evidence in sentencing procedur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量刑程序中的证据和证明问题研究”(11YJA8201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美君;英国刑事证据法中的品格证据[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卜开明;胡立柱;程东;;贿赂犯罪侦查中的内在缺陷分析——以程序法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唐晓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汪琼枝;简论康德的罪刑相适应观[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5 戚仁广;英美刑法的谋杀罪与我国故意杀人罪辨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风景;;原则的语义与法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郭亚红;董四化;;自认中的意思表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金明;;论外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高洁如;;网络卖淫嫖娼治安违法案件的证据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t@;马达;;浅析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涵义[J];才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聂立泽;徐骏;;性犯罪法律评价的价值审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聂立泽;徐骏;;性犯罪法律评价的价值审视[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4 曹黎丰;;论司法型刑事推定的适用及规制——兼论司法实践中刑事推定存在的问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5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亚娜;持有型犯罪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2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冯云;刑法中的伪造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奉文;论刑事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叶颖;非法定量刑情节运用的初步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国鹏;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苏s,

本文编号:2067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67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