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和解的政策性运行到法制化运行——以当事人和解的轻伤害案件为样本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2 08:04

  本文选题:刑事和解 + 刑事一体化 ; 参考:《中国法学》2013年03期


【摘要】:刑事和解探索实践中的非规范结案方式,游离于基本刑事诉讼制度之外,也与刑法规定不符,更构成了警察权对检察权的逾权侵入或不当干扰。我国的刑事和解已由政策性运行转型为法制化运行,对于这一转型应予以刑事一体化的考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定位为与刑事实体法规定相适应的、以刑事谅解为基础的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不是非犯罪化,仅是非刑罚化或刑罚轻缓化。刑事和解中的案件分流,是实体性分流与程序性分流的有机结合。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the non-standard way of closing the case is dissociated from the basic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and also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which constitutes the intrusion or improper interference of the police power to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changed from the policy operation to the legal system operation.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stipulated by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riminal understan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substantive law. The legal consequenc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not decriminalization, but non-punishment or penalty mitigation. Case diversion in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ubstantive diversion and procedural divers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崔进文;叶芊;;刑事和解法律监督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2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课题组;;论公安机关刑事和解体系的构建[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3 王立德;李旺城;;透视“撤案”程序危机 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对顺义区近三年公诉阶段公安机关撤回案件的实证研究[J];中国检察官;2006年02期

4 崔杨;;和解不起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人民检察;2007年11期

5 徐益初;不起诉刍议[J];人民检察;1996年12期

6 张朝霞;谢财能;;刑事和解:误读与澄清——以与恢复性司法比较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7 周国强,陈建中;对民间纠纷引发伤害案件的调查和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龙宗智;左为民;;法理与操作——刑事起诉制度评述[J];现代法学;1997年04期

9 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10 陈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奚玮;;疑罪不诉之“证据不足”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兰琴;;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5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廖明;;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7 兰琴;;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赵林虎;杨文杰;;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李云;;检察刑事和解规范化问题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吴春娅;陈香酥;;和谐视野下构建刑事和解制度设想[J];才智;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飞飞;;刑事和解与检察职能[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叶祖怀;;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彭旭邦;;刑事和解不起诉范围的构想[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郑剑;周德金;;刑事法官对司法环境的态度和策略——重温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陈晓明;;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几点疑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王均平;;宽严相济政策执行模式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王均平;;宽严相济政策执行模式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杨春华;金钱债权有效实现保障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3 陈申燕;论刑事和解的检察监督[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辉;恢复性司法实务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季元强;论轻伤害案在检察环节适用调解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莉;关于甘肃省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的调研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韩孔林;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雄;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正当性程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俊仁;刑事和解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廖春晖;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问题与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陈玉范,屈广臣;“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1995年01期

3 陈卫东;;谈谈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行和解[J];法学杂志;1986年02期

4 冯英菊;检察机关建议撤案的现状和利弊[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5 闫俊瑛;刘丽;;论轻罪的刑事司法政策与诉讼机制[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6 罗结珍;;法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J];法学杂志;2008年03期

7 周世雄;;也论刑事和解制度——以湖南省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探索为分析样本[J];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8 左卫民,朱桐辉;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J];法学;2002年07期

9 祝铭山;;充分发挥政策法律威力对犯罪分子区别对待[J];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10 周成泓;司法主体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建民;[N];法制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鹏;路军;;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刑事一体化的分析进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01期

2 葛明柱;吴真超;;论酌定不起诉中的被害人程序参与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3 罗猛;;论酌定不起诉的实体依据[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4 汪海燕;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论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审判权的必要性[J];政治与法律;2004年04期

5 宋聚荣;王鹏;;试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职能定位——以山东省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为基础[J];中国司法;2009年12期

6 郭剑;;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7 张静;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陈欣;;论刑事和解中国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王学成;张和林;;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建玲;;酌定不起诉制度适用考察[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聚荣;王鹏;;试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职能定位——以山东省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为基础[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彭旭邦;;刑事和解不起诉范围的构想[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郑国;;浅谈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范业宏;纪晓慧;;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9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侯明哲;;从民生视角谈刑事和解制度[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检察官学院 姜昕 孙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记者 苑坚;四川:推刑事和解机制 助化解社会矛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德华 通讯员 王莉 简华;哪位代表介入刑事和解?被害人点名[N];检察日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生 郭睿卿;学者认为“检调对接”不能突破法律规定[N];工人日报;2010年

5 杨曦;峨边启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N];乐山日报;2010年

6 王风浪 王金宝;浅谈公诉环节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报;2008年

7 记者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法制日报;2008年

8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贵阳日报;2008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方工;刑事和解应注意纠偏[N];检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永平;太原政法创新课题又有新突破[N];山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叶肖华;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周亚红;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田小丰;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2012年

7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垒宁;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2 郭秀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静;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李剑书;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颈问题与程序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勇杰;试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复旦大学;2010年

6 胡蓉蓉;我国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卫中;审判环节刑事和解的效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邱灿;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田涛;恢复性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吴娟娟;刑事和解中国模式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9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89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