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实证分析——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为背景

发布时间:2018-07-21 13:25
【摘要】: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对此只能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在吸纳现行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合理化内核基础上,新法确认了申请型法律援助制度,有望缓解主要由"无刑诉法可依"导致的申请率低、援助率低、援助效果差的尴尬境地,并可能带来案件量的大幅增加,但相关保障机制的缺乏,也很难让人对新法实施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新法将指定辩护的适用阶段延伸至侦查阶段,确立了审前阶段指定辩护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也可能带来案件量的大幅增加,但由于制度设计是以审判阶段为参照的,导致审前阶段指定辩护操作性较差。因此,未来应当根据审前程序的特质扩大审前阶段指定辩护的适用范围,建立法律援助的保障机制和扩充专职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以应对新刑诉法实施带来的冲击。
[Abstract]:In this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inal legal aid system in the pretrial stage is a major step forward, but it can only maintain a cautious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rationalized kernel of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e new law confirms the applicant legal aid system and is expected to eas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low application rates and poor aid effectiveness, mainly due to "no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may lea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levant safeguard mechanism, it i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be optimistic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aw.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law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stage of the designated defense to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and establishes the system of designating the defense in the pre-trial stage. It is beneficial to better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may also bring about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However, the system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rial stage,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operability of the pretrial stage of the designated defense.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trial procedure, we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assigned defense in the pretrial stage, establish the legal aid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legal aid lawyers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brought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量刑辩护实证研究”(13SB0224)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刑事法律援助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刑事法律援助部调研组;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调研报告[J];中国司法;2004年12期

2 许冷;;改革和完善刑事被追诉人法律援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3 孙长永;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4 马静华;;刑事辩护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刑事一审为中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贺海仁;;法律援助: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6期

6 马静华;;指定辩护律师作用之实证研究——以委托辩护为参照[J];现代法学;2010年06期

7 左卫民;马静华;;效果与悖论:中国刑事辩护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以S省D县为例[J];政法论坛;2012年02期

8 顾永忠;;刑事辩护的现代法治涵义解读——兼谈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9年06期

9 陈光中;汪海燕;;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兼论修订后的《律师法》实施问题[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10 左卫民;;中国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J];中国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小强;;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李佑标;;侦查程序中设立指定辩护制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元轶;;取保候审制度与保释制度的比较法考察及其改良[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4 熊媛t;;是平衡还是失衡?——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入刑诉[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宁韬;;论取保候审功能的异化[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6 许兵;;论法律援助在刑事被害人救助中的作用[J];中国司法;2009年11期

7 黄京平;时延安;徐俊驰;;负重的前行:《律师法》与刑辩律师权利的地方化实践[J];中国司法;2011年05期

8 唐海涛;;国内律师援助制度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2期

9 王建明;;论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及其立法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阮志勇;;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概念之再推敲[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兵;;论法律援助在刑事被害人救助中的作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郑青;;论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与充分保障——以人权保障意识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3 李京生;张云霄;;进一步完善监视居住措施适用的理性思考——以在反贪侦查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4 张金浪;钟尉函;;隐形的偏好:刑事审判错误预防系统之检视与矫正[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薛z,

本文编号:2135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35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