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律师伪证罪”罪质独立性的消解——以刑事诉讼法的相应修改为进路

发布时间:2018-08-30 13:08
【摘要】: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毁灭证据、妨害作证罪罪状表述模糊,实务中适用混乱,法律效果已经处于弊大于利的状态。本罪作为一种真正身份犯,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与辩护权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辩护权规定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刑事诉讼法的相应修改和刑事一体化为视角进行考查,本罪不再适合规定为真正身份犯,应删除《刑法》第306条,与《刑法》第307条合并,将律师与司法工作人员共同作为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不真正身份犯的主体。
[Abstract]:Defenders and litigants falsify evidence, destroy evidence, obscure the expression of crime of obstruction of testimony, and apply confusion in practice, the legal effect has been in a state where the harm is greater than the good. As a real identity crime, this crime originates from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ght to defens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ight to defens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rresponding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crime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real status crime, and the article 306 of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be dele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rticle 307 of the Criminal Code, lawyers and judicial staff are jointly regarded as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of obstruction of testimony and of aiding in the destruction and forgery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4.3;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顾永忠;;《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辩护律师的执业保障——兼谈《刑法》第306条的存废问题[J];中国司法;2011年11期

2 汪建成,余诤;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再认识——从刑事一体化角度观察[J];法学;2000年07期

3 孙万怀;;从李庄案看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认定[J];法学;2010年04期

4 顾永忠;;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与解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冀祥德;;中国刑事辩护若干问题调查分析[J];中国司法;2011年07期

6 汪海燕;;律师伪证刑事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1年06期

7 顾永忠;;理性、务实完善刑事辩护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兵;;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吕新强;;消防责任事故罪客观要件辨析[J];安防科技;2011年06期

7 汪维才;;商业贿赂犯罪之成因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大洋;卢秋婷;刘亚娜;;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行为类型辨析及与受贿罪的相关性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陈兴良;周光权;;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10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培;王波;白文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适用机制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文生;周庆峰;;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赵保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定位及实现路径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光权;;改革开放与刑事政策的合理化[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时芳运;;论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严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观的历史流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包朝胜;褚建新;;九十年代浙江省涉毒案件统计分析[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9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武玉红;;再论刑事政策之概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邵小平;著作权刑事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杜玲玲;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巧琳;律师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于蕾;假币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北海;;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之适用范围[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2 史卫忠;行为犯理论的反思及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汪建成;论刑事诉讼程序[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4 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J];法学;2004年01期

5 孙万怀;;从李庄案看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认定[J];法学;2010年04期

6 赵继成;;律师“伪证”为何频现——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J];法制资讯;2010年02期

7 李奋飞;韩旭;陈光中;杨国民;;李庄案透射的法律问题[J];中国检察官;2010年06期

8 连继民;王健;;《律师伪证风波》专题报道之一 背景:李庄“造假门”震惊律师界[J];民主与法制;2010年02期

9 张策华,李明和;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韩琼;;滥用职权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析[J];中国检察官;2011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晓星;[N];检察日报;2003年

2 ;[N];检察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军;;身份犯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2 李小涛;;间接正犯与身份[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康均心;刑法中身份散论[J];现代法学;1995年04期

4 徐宇;;论身份犯的间接正犯[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邓毅丞;李小涛;;论间接正犯中身份要素之虚无[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黄胜文;邹定虎;;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0期

7 胡兵;试论身份犯[J];人民检察;1999年02期

8 闫二鹏;王强;;关于刑法中身份的学理探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葛丽明;解辉;;浅论职务侵占罪主体与身份[J];理论界;2006年02期

10 武化吉;柏浪涛;;转化型抢劫罪共犯及既未遂的认定[J];中国检察官;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亚楠;;受贿行为侵害法益之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培华;身份犯之共同犯罪问题[N];检察日报;200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京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蒋熙辉;共同犯罪与身份犯的竞合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曹坚;身份型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认定[N];检察日报;2008年

4 泰州市检察院 韩琼;身份犯与非身份犯能否构成滥用职权共犯[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李楠;贪污罪共犯问题研究[N];吉林日报;2007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 洪求华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义务犯:诠释犯罪的一个独特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7 包健;处理渎职罪共犯的三大问题[N];检察日报;2007年

8 上海市检察院上海铁路运输分院 顾晓敏邋刘华敏;“特定关系人”受贿共犯范围须严格限定[N];检察日报;2007年

9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 罗猛;利用他人挪用公款的定性分析[N];检察日报;2007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京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 蒋熙辉;共同犯罪主从作用的具体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本勇;论身份犯[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杨辉忠;身份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飞飞;身份犯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军明;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成;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6 曹坚;从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鹏程;论身份犯[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晶晶;论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邓懿;身份共犯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4 李智良;身份犯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李铮;身份犯共同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欣磊;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夏厦;共同犯罪中的身份犯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钱丽华;论我国刑法规定的滥用职权罪[D];苏州大学;2003年

9 范敏;身份犯与共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栾红英;身份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3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13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