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概念_《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10年
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
何凡
【摘要】: 仲裁虽系当事人双方之间通过达成合意而选取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但是实践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仲裁的内容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情况,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引起了学界对于仲裁第三人问题的讨论和关注。对于仲裁第三人的问题,各国态度不一,我国学界更是一直存在着赞同与否定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这种理论界的分歧也直接导致了实践中对于相关问题解决方式的混乱。本文从国内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理论争议入手,对目前学界有关此问题的各种理论及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意在探索构建一个符合仲裁本身特性,同时能够符合我国目前仲裁实际需求的仲裁第三人制度。 文章首先在参考目前学界观点,并借鉴了诉讼第三人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论述内容对仲裁第三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论述了仲裁第三人的特点及与诉讼第三人的区别。之后文章对于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仲裁第三人的不同学说及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主要从仲裁自身特点、性质及仲裁实践需求的角度对这些学说及观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从目前仲裁第三人救济途径的有效性、在仲裁中设立第三人特殊程序的必要性以及其他替代制度的可行性这三个角度,对我国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逐步的论证,其中对于目前实践中及理论界较为青睐的一些解决仲裁第三人问题的方法或制度进行了重点分析。其后,文章又对国内外的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最后,文章对构建我国的仲裁第三人制度进行了设想,并从立法模式、仲裁第三人的参加程序、加入仲裁后的权利义务,以及事后救济程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慧娟;;论仲裁第三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陈安;论中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J];比较法研究;1995年04期
3 余子新;论仲裁协议约束第三人的条件[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4 唐敏,邱文英;试论对仲裁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马占军;;论我国仲裁裁决的撤销与不予执行制度的修改与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J];法学杂志;2007年02期
6 郭玉军;;论仲裁第三人[J];法学家;2001年03期
7 林一飞;论仲裁与第三人[J];法学评论;2000年01期
8 萧凯;罗骁;;仲裁第三人的法理基础与规则制定[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9 林珊;符喜;;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第三人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10 庞小菊;仲裁中应设立第三人制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瑾;我国仲裁协议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孔云龙;;试论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春孟;;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独特价值与立法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宋汉林,梁燕婷;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冯乐坤;;农村集体财产纠纷解决模式之检讨[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8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9 胡思博;;民事裁定立法体例考察[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10 乔慧娟;;论仲裁第三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家林;;浅议立法语词规范化[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汪亮;;对民事诉讼当事人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翼;;浅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与创新[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刘德军;;试论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建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杨玲;;论我国重新仲裁的发回根据——以国内法院实践为例[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9 屈凌;;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陈朝晖;;由仲裁案例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发展[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颖;关于流失文物返还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毅;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依来;论诉权保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梁娜;合并仲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一飞;论仲裁与第三人[J];法学评论;2000年01期
2 萧凯;罗骁;;仲裁第三人的法理基础与规则制定[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3 江伟,单国军;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潇剑;;我国仲裁研究之动态——2011年中文期刊仲裁研究文章综述[J];北京仲裁;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安;论中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J];比较法研究;1995年04期
2 夏蔚;仲裁第三人研究[J];当代法学;2000年05期
3 闫耀军,张幸福,薛文成;略论涉他合同[J];当代法学;2002年09期
4 余子新;论仲裁协议约束第三人的条件[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5 唐蕴锋;仲裁条款对第三人的效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6 刘亚玲;新合同法代理制度对我国仲裁的影响——兼论仲裁制度的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郭玉军;;论仲裁第三人[J];法学家;2001年03期
8 肖永平;也谈我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范围——与陈安先生商榷[J];法学评论;1998年01期
9 林一飞;论仲裁与第三人[J];法学评论;2000年01期
10 彭云业,沈国琴;论仲裁制度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扩与限[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仲裁第三人制度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红艳;;对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评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徐鸿鹄;;仲裁第三人制度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4 庞小菊;仲裁中应设立第三人制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王文双;;我国仲裁第三人存在的实践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6 邱滕;;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立[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许玲;;浅析仲裁第三人制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连晓坚;;浅议仲裁第三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9 程琳;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磊;;浅论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爱玲;;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探析[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朝晖;;由仲裁案例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发展[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琦;王菲;;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丽君;;我国合并仲裁制度建立之构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良友;;网上仲裁程序与正当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钟澄;;论在我国《仲裁法》中设置“异议权放弃条款”[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胡炜;;底价仲裁制度适用条件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庆明;;美国仲裁背景下的禁诉令制度[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杨恩乾;;论国际商事仲裁中平行程序的限制与调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青海日报;2006年
2 惠正一;[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N];法制日报;2001年
4 张琦;[N];期货日报;2004年
5 刘信平;[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吴光军;[N];莱芜日报;2006年
7 李朝锋 王自行;[N];平顶山日报;2006年
8 王婧;[N];法制日报;2007年
9 ;[N];郑州日报;2008年
10 ;[N];西部法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良;两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杨弘磊;中国内地司法实践视角下的《纽约公约》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烨;论防止仲裁的诉讼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郑鹏基;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姜霞;仲裁司法审查程序要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金泳奎;中韩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萍;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何凡;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静;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荣丽双;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闫光鹏;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法律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蒋娟;论仲裁第三人制度[D];河南大学;2010年
7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玉洁;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范小宇;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马擎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效力扩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