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证据裁判主义视阈下的情态证据规范与运用——以我国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为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12 19:59
【摘要】: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情态证据是对人类本能和心理的一种司法运用,是基于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由植物神经系统作用而引起动作或生理变化的原理。可以通过合理压力刺激被告人或证人等的记忆和心理,激发其情态。司法人员则基于对被告人、证人或案件的了解,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判断情态所蕴含信息。情态证据运用的规范性要求明确情态证据的证据种类,收集、提供主体,审查判断和运用程序。情态证据运用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强化庭审法官和陪审员的裁判权,限制审判委员会的裁判权,规范庭下阅卷,强调庭审展开唯一性。情态证据运用的中心环节是,质证对象应为原始性证据,质证程序应该完整充分,质证控制应当迅速有力。
[Abstract]:Modal evidence refers to the face, voice or body of the defendant or witness and the material that can prove the truth of the case as a whole. Modal evidence is a kind of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human instinct and psychology.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or physiological change caused by the action of plant nervous system when human emotion changes. It can stimulate the memory and psychology of the defendant or witness through reasonable pressure. Judicial officers based on the defendant, witnesses or cases, combined with other evidentiary materials, to judg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modality. The normative application of modal evidence requires clarifying the type of evidence, collecting, providing the subject, examining, judging and applying the procedure.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use of modal evidence i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jurisdiction of trial judges and jurors, restrict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judicial committee, standardize the examination papers under the court, and emphasize the uniqueness of the trial. The central link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al evidence is that the object of cross-examination should be original evidence, the cross-examination procedure should be complete and sufficient, and the control of cross-examination should be rapid and effectiv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基金】:2015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证据分析的认知机制与偏差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5sfb3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伪劣种子诉讼的证据收集[J];安徽农业;1999年11期

2 ;伪劣种子诉讼的证据收集[J];吉林农业;2000年01期

3 王洪洲;税案调查中证据收集探析[J];安徽税务;2001年06期

4 刘春梅;完善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的若干思考——日本证据收集制度及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崔婕;证据收集制度[J];现代法学;2002年03期

6 李长洲;证据收集在农机违章和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农机安全监理;2002年06期

7 王守国,刘玉春,徐红莲,谭家华,姜金龙;强化证据收集 提高种子办案的准确率[J];种子;2003年03期

8 段永奇;浅谈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整理与运用[J];新疆有色金属;2004年S1期

9 周卫国;;论我国当事人民事证据收集权利的保障[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10 陆栋;;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收集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强;;畸形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机制——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甘应龙;谈湘兰;;证据才是事实[A];2002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2年

3 胡向阳;季恒;;论环境污染诉讼中的证据保护[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4 王长军;唐楠栋;;瑕疵证据审查运用规则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马克伟;;电子证据收集若干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袁光亮;;论商标权诉讼的证据及其收集[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7 程永顺;;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生部监督局 谢杨;夯实证据收集基本功[N];健康报;2008年

2 江苏省响水县环保局 周波;收集执法证据须把握“四性”[N];中国环境报;2012年

3 徐大亮;证据收集中的注意事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杨慧亮 顾惠忠 林竹静;重视再生证据对证实犯罪的作用[N];检察日报;2013年

5 豪文;证据要合法[N];人民法院报;2000年

6 曹利勇;短信证据认定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3年

7 曹利勇;短信证据认定存难 配套法规亟待完善[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叶晓龙;当事人,,你的证据合法吗[N];检察日报;2001年

9 程同肖 钱峰;税务执法应注意证据收集[N];江苏经济报;2002年

10 安徽省灵璧县检察院 丁猛;证据收集应采取“三步走”整体思路[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淑锦;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权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金泽燕;韩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杨彬;论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的认定[D];湘潭大学;2016年

4 孟雨萌;论刑事瑕疵证据[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潘高峰;生物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赵婷;论瑕疵证据的合理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张欣峰;刑事瑕疵证据适用规则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8 赵晓建;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中法官的职权[D];山西大学;2010年

9 王玲;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D];河北大学;2010年

10 辛菊;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7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67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