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谈程序性契约的法律特征

发布时间:2018-10-31 14:20
【摘要】:程序性契约概念是伴随着诉讼法部门法化及其在理论上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从诉讼契约与仲裁契约这两类典型程序性契约的特征,我们可以归纳出程序性契约的一般法律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程序性契约在性质上属于程序法律行为,以当事人对程序性权利的合意处分为内容,以程序法律规范为渊源,兼具私法上的内部效力和公法上的外部效力,其主体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独立于其所附随的实体性契约,且仅具形式可诉性而排斥法院的实体审查。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rocedural contract is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dural law and the need of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igation contract and arbitration contract, we can conclude the general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dural contract.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procedural contract is procedural legal act in nature, which takes the parties' disposition of procedural rights as its content and the procedural legal norms as its source, and has both the internal validity of private law and the external effect of public law. Its subject must have the capacity of action, independent from the accompanying substantive contract, and only have formal justiciability to exclude the substantive review of the court.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民法上和解之性质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纠纷预防与解决之理想机制(09SFB5031)
【分类号】:D9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2 汪馨宇;;从程序法契约与实体法契约的分野看仲裁协议的性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侯永宽;;论民事抗诉制度的废除——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马春元;;合同法定解除事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4 曹务坤;吴德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制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5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6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马永双;张惠玲;;论民间融资中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9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10 刘志松;;《折狱厄言》与裁判官“内心独立”——兼论中西裁判官“内心独立”的取向差别[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平;粟春坤;何泽岗;费文婷;于承;;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以上海市立法实践为例[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2 杨荣新;张晓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3 胡道才;魏俊哲;;论我国审判公开制度的完善——从董必武“公开审判重心论”出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奚玮;;自认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王启亮;杨晓玲;;保全权益平衡与诉讼风险规制——“跨越式财产保全”司法悖论的辩证延伸[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6 卫一平;高旭;;从“单线执行”到“双线参与”:执行公信力程序化的构建——基于程序理念、功能的考量与应用[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7 赵保法;;论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仲裁理念[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毅;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依来;论诉权保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亚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琳;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沈宝琴;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2 张卫平;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中国法学;2003年01期

3 买涛;;仲裁协议的概念、法律性质及适用法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铖城;;论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3期

2 张红丽;;诉讼调解制度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3 邵海;;论责任保险对侵权诉讼程序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5期

4 吴峰;;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的困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左海聪;胡永攀;;美国仲裁当事人协议扩大司法审查探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宋晓燕;;诉讼经济学研究动态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年05期

7 林柏冬;叶知年;;试论人民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程序[J];福建法学;1999年02期

8 汪忠杰;大陆与港澳台的仲裁协议制度比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凤祥;仲裁协议(条款)约束对象之讨论[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亚蕾;;浅析仲裁中的“第三人”制度[J];珠江水运;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毅;姜霞;;浅论仲裁协议的效力[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家力;;论仲裁协议的效力及解释[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永双;宋晓丽;;仲裁协议效力论 基于2006年仲裁法司法解释和2005年贸仲仲裁协议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永国;管秀红;;浅析仲裁协议的基础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葛黄斌;;担保人是否受债权人与债务人仲裁协议约束问题研究[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于燕华;;浅谈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后仲裁协议的再次使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蔡鸿达;牛磊;;仲裁法新司法解释对海事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刘文燕;高路;;环境污染被害人救济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王千华;;论医疗仲裁特别规则的设计[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系教授 张云福;维权靠法[N];中国质量报;2001年

2 王汉军;在履行合同中达成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姜世元;审查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曹守晔;仲裁与诉讼(三)[N];法制日报;2006年

5 曹守晔;仲裁与诉讼(二)[N];法制日报;2006年

6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 占国华邋曹海涛;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具有哪些基本内容[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张琦;仲裁条款及仲裁协议的设定[N];期货日报;2004年

8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博士 乔 欣;仲裁裁决撤销后仲裁协议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孙钧杰;发电子邮件确认达成仲裁协议有效[N];法治快报;2006年

10 曹守晔;仲裁与诉讼(一)[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郑妮;示范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薛西全;两岸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黎薇;生物技术企业专利诉讼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金泳奎;中韩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胡伟良;两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刘凤泉;现代商事促裁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玺;唐代诉讼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ADR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韦大志;论我国民事推定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5年

3 彭小宁;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杨;论仲裁协议对非签字人的扩展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孙兆秋;论仲裁协议对当事人效力范围的扩张[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林帮钦;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常锐;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吴润松;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和程序设计[D];安徽大学;2006年

9 陈辉;网上仲裁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徐婷;仲裁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2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02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