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再构

发布时间:2018-11-21 14:19
【摘要】: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公安司法系统开展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瑕疵证据范畴认识不清、瑕疵情形多样、瑕疵发现主体多元、处理方式随意、规范要求混乱、处理程序失范、去瑕疵机会无限、补证不能处理失范等问题。这与我国瑕疵证据规范体系逻辑性弱、理论界学说的多样性、司法实践经验性认识的顽疾、行政审批式的办案经验、诉讼职能混淆、立法与司法理念错位以及三机关冲突解释有关。应明确消弭证据瑕疵的立法目的、回归诉讼职能本质、协调瑕疵证据立法模式、统一证据资格标准,构建简明规范的筛选机制,整合和再构瑕疵证据制度体系。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he public security judicial system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o carry ou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rrection of defective evidence, and finds that the category of defective evidence is not clear, the defect situation is diverse, the subject of flaw discovery is diverse, the way of handling is arbitrary, an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are confused.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is out of order, the opportunity to go to the defect is infinite, the supplementary evidence cannot deal with the problem and so on. This is confused with the weak logic of the system of defective evidence norms in China, the diversity of theorie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the stubborn problems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empirical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of handling cases in th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the functions of litigation. The legislation is related to the mismatch of the judicial idea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hree organs.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defect of evidence,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litigation function, coordinate the legislative mode of defective evidence, unify the qualification standard of evidence, construct a simple and standardized screening mechanism, and integrate and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defective evidence system.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我国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建构》(13SFB5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瑶;;对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反思[J];消费导刊;2007年10期

2 尤欣欣;;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研究综述[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8年01期

3 蒋人文;;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0年10期

4 周国均;;论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5 徐静村;证据制度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6 赵金福;证据制度的四项原则[J];人民司法;1997年08期

7 卞建林;略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人民检察;2000年11期

8 王旭,杨荣东;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J];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04期

9 刘敢生;宫鲁江;杨俊广;;浅议设立民事一审固定证据制度[J];学习与实践;2000年10期

10 王海燕;;古代中国证据制度刍议[J];研究生法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代春;;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证据制度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王松鹤;余滢;;被忽视的证据:刑事审判中独立量刑证据制度的缺失与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琪斌;谈庭前证据交换的实现[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邓友福 瞿俊鹏;无锡开展证据维权宣教日活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倪梦霜;我国证据制度建设取得里程碑式成果[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课题组成员 张立新 路诚 张春颖 李祖兴 霍立刚;完善短信证据制度 提高刑事审判质效[N];人民法院报;2012年

5 记者 蒋皓;构建中国特色证据制度体系[N];法制日报;2013年

6 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毕玉谦;民诉法修订与证据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记者 刘金林 见习记者 李晶晶;结合检察实际完善我国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9年

8 许云霞;有关证据问题的几点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吴晓锋 邢东伟;证据当庭认有错庭上纠[N];法制日报;2013年

10 金牛研;论瑕疵证据的证明力[N];检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萃;清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群;宋代证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吴磊;我国刑事瑕疵证据补正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兰亭;辩护律师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4 张贻湘;浅析两宋证据制度[D];南昌大学;2009年

5 郑军;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欧阳巍林;论我国证据制度间架性特征[D];郑州大学;2013年

7 王亚琼;试论唐代的证据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平顺;汉代证据制度[D];南昌大学;2014年

9 寇英杰;我国量刑证据制度独立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10 崔鑫盈;论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的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7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47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