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专家证言的概念性挑战

发布时间:2018-12-13 19:38
【摘要】:本文重点考察了专家知识与案件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案件审理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其间,事实认定者应能够理解、处理和思考证据,并得出理性的结论。这一过程反映了审理中准确事实认定的根本重要性,若没有准确的事实认定,权利和义务便是空谈。专家证据通常涉及一种遵从性而非教育性的诉讼程序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其有悖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本文讨论了这一发展过程、其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若要实现审判的理想状态,那么替代性措施(即所有证据应以教育性模式呈现)则更为优越。如果证据无法以此种方式(教育性模式)呈现,那么在审理过程中通过证据所展现的待证事项便无法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保持一致。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t knowledge and trial mode. In general, the trial of cases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during which the ascertainer of fac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deal with and think about evidence, and draw rational conclusions. This process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accurate factual determination in the trial. Without accurate factual determinatio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re empty talk. Expert evidence usually involves a procedural model of compliance rather than education,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conventional ideal state of tri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development process, its formation reason and its conseque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al state of trial, alternative measures (i.e. all evidence should be presented in an educational mode) are superior. If the evidence cannot be presented in this way (educational model), then the items to be proved through evidence during the trial process will no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normal ideal state of trial.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法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Edward J. Imwinkelried ;王进喜;甄秦峰;;从过去30年美国使用专家证言的法律经历中应吸取的教训[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2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3 易延友;;英美证据法上的专家证言制度及其面临的挑战[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4期

4 刘晓丹;;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J];现代法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婷婷;;专家证人相关问题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2 夏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影响[J];中国司法;2009年03期

3 邢学毅;;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推行专家辅助人制度[J];证据科学;2009年03期

4 陆而启;;智识互转:印证规范解析[J];证据科学;2011年04期

5 罗纳德·J·艾伦;郑飞;王磊;;美国证据排除规则[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6 罗纳德.J.艾伦;郑飞;强卉;;排除规则的困难[J];证据科学;2012年06期

7 徐磊;敖意;;事实与法律的博弈:美国证据有限可采性研究[J];武陵学刊;2013年03期

8 刘超;林亚真;;环境侵权诉讼中损害认定的困境与争议[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喻玲;;论反垄断诉讼中的专家证人——以美国法为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夏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影响[J];辽宁法治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佳芬;刑事辩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秋荣;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明;证据证明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湘;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专家意见的适用与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2 樊传明;司法审判中事实认定错误风险的成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赵鹏;论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书兴;论鉴定结论证据能力及其规则[D];湘潭大学;2011年

5 沈光;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毅;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妮娜;论或然性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地位[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科;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意见[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朦丹;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任金波;构建中国特色的专家证人制度[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卫,王宇红,李炎辉;引入专家证言之我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郑旭;;多伯特案与科学专家证言的入门标准[J];中国审判;2007年09期

3 刘静坤;;新科学证据带来的挑战——评估专家证言的司法责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1期

4 李立;;我国检察官教育模式之探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4期

5 刘静坤,邹明理;新科学证据带来的挑战——复杂科学证据问题的解决方案[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富超;;鉴定结论与专家证言之比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7 王展;;论诉讼制度、理念和原则对专家证言制度的影响——以美国与法国专家证言制度之比较研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8 周湘雄;;交叉询问:专家证言客观性的保障[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郭华;;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10 毕赓;;论构建缔合的专家证据制度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可;;“专家证人出庭制度”的性质及律师实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朱晓勤;何锦龙;;中国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与展望[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刘静坤;科学与法律间的分歧与融合[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杨庆莉;引入专家证言:强化司法鉴定证据力[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平遥监狱 闫林兵;关于打造罪犯改造教育模式的思考[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杨钧 吴登楼 陆卫民;设立专家证人制度的设想[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记者 吴贻伙 通讯员 黄骊;孩子们说:他们是我们最喜爱的老师[N];检察日报;2007年

6 记者 梁家俊邋通讯员 钟文方;平南检察院:“五分钟发言”遏制歪风[N];法治快报;2007年

7 袁明 蒋剑伟 刘新赞;“这次你排名第几?”[N];检察日报;2009年

8 张晶;监狱工作科学化的新发展[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孙俐 本报记者 孙爱君;延吉监狱监管安全创佳绩[N];延边日报;2006年

10 魏小毛邋刘珊;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解释有了新纲领[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维智;鉴定结论论——作为证据形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论我国鉴定意见采信制度的完善[D];青岛大学;2013年

2 陈科;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意见[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曾妍;专家证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曹婧;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徐蕾;专家证人制度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安燕燕;刑事审判阶段鉴定结论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朦丹;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向青松;专家何以为信[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臻;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琳;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D];厦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7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77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