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困境与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18-12-17 05:45
【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和解制度的实施现状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其直接原因是立法失误及推动和解动力源的变化,深层原因则是对某些刑事和解理论的误读。重新解释刑事和解的本质及经济赔偿的本意,对刑事和解价值目标进行合理分流,确立公安司法机关之外的有权威的和解主持者,正确认识经济赔偿的差异性并确立赔偿的指导基准,建立补充性的国家代偿机制等将有助于刑事和解走出实践困局。
[Abstract]: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The direct reason is the legislative error and the change of the power source to promote the reconciliation. The deep reason is the misreading of som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theories. Reinterprets the essenc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distributes the value target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reasonably, and establishes the authoritative moderator of reconciliation outside the public security and judicial organ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uiding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lementary natio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 will help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ut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司法部一般项目“指导性案例制度研究——基于J省实践的实证研究”(13SFB2021)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紫伊;赵成民;;论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围——以案例诠释我国刑事和解案件的扩展空间[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2期

2 黎晓婷;;游走于边缘的双刃剑:刑事和解中法官暗示性话语的探究与规制[J];法律适用;2013年02期

3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向燕;王贞会;冯诏锋;;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09年03期

4 傅宏;;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5 金钟;;论刑事和解从轻处罚程序的制度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6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中国语境:实践模式与功能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7 傅宏;;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8 陶琳瑾;傅宏;;宽恕治疗: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6期

9 李贵方;;罚金易科自由刑比较研究[J];中国法学;1992年01期

10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冯诏锋;王贞会;;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廖明;;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4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雷小政;;刑事和解中“官方法”与“习惯法”关系实证分析[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6 郭锐林;;论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刘会驰;吴明霞;;宽恕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8 陶俐俐;;宽恕心理研究概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5期

9 朱亦聪;郭天武;;略论澳门刑法中罚金刑易科制度[J];当代港澳;1998年01期

10 葛琳;;刑事和解的现实困境解析[J];中国司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刘东根;;赔偿影响刑事责任的平等性问题研究——恢复性司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3 张永进;李国;;论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人权价值基础[A];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启江;论我国罚金刑的执行[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明;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芳;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4年

2 姜伟;民间纠纷与可和解事项[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陈罗兰;;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研究[J];法律适用;2010年06期

4 杨兴培;;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命运选择[J];法学杂志;2006年06期

5 徐阳;;刑事和解中权力过度推进之危害及其防范——被害人保障维度的考量[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6 袁剑湘;;论刑事和解的主体与适用范围——以刑事和解的界定为出发点[J];法学评论;2010年03期

7 傅荣;暗示心理学研究在中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向燕;王贞会;冯诏锋;;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09年03期

9 杨荣新,邢军;人民调解制度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陈谦信;;被害人视野中的刑事和解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英辉;[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3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5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7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8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10 韦飞红;洪美玲;;刑事和解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3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83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