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缺席审判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12-23 12:20
【摘要】:正在民事诉讼中,裁判者、双方当事人构成审判的三角结构,在此种理想的三角结构中,双方当事人充分地进行对抗、举证、辩论,裁判者独立、居中判断,得出裁判结论。这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对席审判框架。然而作为对平等民事主体私权纠纷的审判制度,在一方当事人由于下落不明或拒绝参与诉讼的情况下,法院不得拒绝裁判的基本原则导致缺席审判制度应运而生。缺席审判制度的变革,体现了在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充分保护当事人权利和维护司法权威之间的平衡。
[Abstract]:In civil proceedings, the referee and the parties constitute the triang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trial. In this ideal triangular structure, the parties fully confront, prove, debate, judge independently, judge in the center,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of the judgment. This is the most basic trial framework of civil proceedings. However, as the trial system of private right dispute of equal civil subje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urt not refusing to refuse judgment results in the absence of trial system due to the unaccounted whereabouts of one party or refus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edings. The reform of the trial system in absentia reflects the balance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litigation efficiency, ful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parties and maintenance of judicial author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毕玉谦;;缺席判决制度的基本法意与焦点问题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2 董建铁;公告程序的法律适用[J];人民司法;2001年01期

3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太平洋学报;2007年11期

4 章武生,吴泽勇;论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改革[J];政治与法律;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思博;;对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争议处理机制的剖析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翟志文;;民事诉讼纠纷要素处置的局限性及其消解——以民事纠纷结构要素为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林;;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点及防范措施[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肖建国;黄忠顺;;诉讼实施权理论的基础性建构[J];比较法研究;2011年01期

5 谢洪兰;胥萱;;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赵泽君;邓伟强;;民事诉讼快速解决机制的立法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敬;程灏;;论民事管辖无序现象与当事人的程序控制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祥远;;非讼程序刍议[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刘燕军;;民事对席审判原则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10 占斌;;诉讼调解基本原则浅析[J];研究生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卫丹;;在处分权与审判权动态平衡视野下的撤诉干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更海;谭振荣;;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路径抉择——基于法社会学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6 黄西武;;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与完善——从民事保全理论出发[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7 任家丽;;企业经营活动中如何做好合同管理[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志军;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依来;论诉权保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亚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立君;Energas公司合同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严志伟;论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D];湘潭大学;2009年

8 刘明华;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蔡晓;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书平;"公告送达"与司法为民[J];法律适用;2005年04期

2 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旷凌云;;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刘秀明;;论民事缺席审判的内涵及其制度边界[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曾琼;;浅议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徐柏梅;;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光;;浅析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缺失[J];政法学刊;2009年03期

6 贺俊;;论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新学术;2008年03期

7 林国强;;外逃资产追回法律机制新探——兼谈我国确立刑事缺席审判的不可行性[J];特区经济;2009年01期

8 曾琼;;论缺席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烨;;民事缺席审判制度证据规则之适用解述[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潘云燕;;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周丽丽;;当事人据实陈述义务初探[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勇伟;黄浴华;;论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李金平;;论我国的自认法律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晖;;民事诉讼中自认规则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的解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王小东;;对自认的法律效力的认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汪义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的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纪子放;;论举证时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卫丹;;在处分权与审判权动态平衡视野下的撤诉干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济昌;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现状与期待[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王圣扬 王冠军;如何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N];检察日报;2005年

3 蓝讯;专家呼吁反贪追赃建刑事缺席审判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王庆廷;建议取消调解反悔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5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法院 武喜安邋徐登山;庭前调解不宜严格“查清事实、分清是非”[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李民;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建议[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周斌;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N];法制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法院 张爱君;调判结合办案方式制度需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罗娟;法院能否径行判决[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许云霞;关于构建现代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N];江苏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明;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苏隆惠;论民事集中审理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平;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孙加锋;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秋田;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魏巍;论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冠男;论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阳;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D];燕山大学;2012年

5 范玉品;论民事缺席审判制度[D];郑州大学;2011年

6 金宏晔;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分析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7 白鹭;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柴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陈华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培珊;论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之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8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