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证据概念的学科分析——法学、哲学、科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24 07:34
【摘要】:证据概念分析是理解和坚守"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理性思想的关键。它的难解之处表现在,从法律实用主义的角度只能解释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运用规则,无法理解与把握证据的客观性与相关性问题,这是需要引入哲学、科学分析工具的主要原因。证据的公共性是对证据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证据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反映了在证据指称上的不同主张。可站在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研究反实在论提出的证据法课题。科学在证据思想、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三个不同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数学中的条件概率理论及贝叶斯公式对证据证明力提供了一种判断工具,它将证据资料的可信性判断转化为证据作用的可能性判断。这种判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证据问题上意义更为突出。证据概念分析本质是一法学问题,证据运用的法律环境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命题说"只具有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实质证据观"容易走向独断。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evidence concept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and adhere to the rational thought of "confirming the facts of a case through evidence". Its difficulty i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pragmatism, it can only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evid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rules, and cannot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objectivity and relevance of evidence, which requires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y. The main causes of scientific analysis tools. The publicity of eviden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evidence. Realism and anti-realism of evidence reflect different opinions on evidence reference. We can study the evidence law of anti-realism from a moderate realism standpoint. Scienc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evidence thought, evidence method and evidence material, but it also brings about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theory and Bayesian formula in mathematics provide a judgment tool for the evidence proof force, which transforms the credibility judgment of the evidence data into the possibility judgment of the evidence function. This kind of judgment method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question significance is more prominent. The essence of evidence concept analysis is a legal problem, 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which evidence is use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evidence concept. "proposition theory" has only the necessity of philosophical existence, and "substantial evidence view" tends to be arbitra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法学研究;1999年05期

3 张斌;;科学证据采信的基本原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斌;;论科学证据的概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6期

5 张继成;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张继成;;诉讼证明标准的科学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7 宋振武;;传统证据概念的拓展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彼得·阿钦斯坦;黄维智;;证据的概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明珠;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处理研究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璋;;一体与独立之争论及检察一体制论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林松;徐学军;胡鸿俊;;放火案件调查[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李浩;;司法公正与民事再审事由的修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娟,吴根秀;证据理论合成规则的改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丽英;略论信息论在误差理论中的应用[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裴苍龄;;论实质证据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孙全,叶秀清,顾伟康;一种新的基于证据理论的合成公式[J];电子学报;2000年08期

6 朱大奇,于盛林;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在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2年02期

7 张斌;;论科学证据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J];证据科学;2008年02期

8 涂嘉文,徐守时;贝斯方法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讨论[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2期

9 肖人彬,费奇;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10 周兆经;;估算测量不确定度的一种最大熵原理[J];计量技术;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彼得·阿钦斯坦;黄维智;;证据的概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4期

2 张斌;证据方法基本原理刍论[J];政法学刊;2002年06期

3 张斌;证据方法的法理学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4 宋英巨;;排除逻辑矛盾 客观定义证据概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陈闻高;;也谈走出证据概念的误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颉;谌东华;;证据的三性——自实务的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雷震;;“判断证据”质疑[J];现代法学;1983年01期

8 史立梅;程序视角下的刑事证据概念[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9 冯锦彩;论我国诉讼立法上的证据概念[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卫东;王兆峰;;诉讼证据定义新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言转向[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任晓明;李旭燕;;达米特的语义反实在论[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靖飞;李静;吴春艳;王洪斌;崔尚金;吴东来;童光志;;基于贝叶斯公式的动物疾病鉴别诊断推理模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王岚;陈珂;迟惠生;;基于多特征组合多分类器的方法用于“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辨认[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费斌军;陈勃;;疲劳强度参数概率分布的贝叶斯方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赵宇飞;汪小刚;;岩土强度参数概率分布拟合及贝叶斯优化[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尹伟民;;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曲大健;边肇祺;;地震资料解释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强调语境化不意味着科学进步无规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邵 明;刍议民事诉讼证明的分类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沙青;“意义”的追问与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5 谢雪飞邋杨建国;最佳证据规则在诉讼中的适用[N];检察日报;2008年

6 杨建国;最佳证据规则在诉讼中的适用[N];天津政法报;2008年

7 邓友福 瞿俊鹏;无锡开展证据维权宣教日活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王韧;被告的行为不是限制自认而是抗辩[N];江苏经济报;2003年

9 海门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保建明;关于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志明;统计模型结构变化的序贯检测方法[D];西北大学;2009年

2 邢贞相;确定性水文模型的贝叶斯概率预报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宋志军;刑事证据契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6 葛欢欢;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罗隽;超越相对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8 康仕慧;语境论世界观的数学哲学[D];山西大学;2010年

9 谭力扬;科学理论诠释的语义学—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张斌;论视听资料的法律地位与可采性[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行宇;论达米特反实在论的路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咸峰;论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晨;法埃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及其后现代特征[D];山西大学;2012年

4 李会峰;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房地产投资决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贞元;论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米亚静;贝叶斯数据挖掘算法在反垃圾邮件中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7 谢佛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关于意义与真之争的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红霞;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伟蔚;基于纹理特征的单摄像头跟踪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黄志慧;萨普的科学理论语义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9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