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植入英美式预审制度不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8 10:12
【摘要】:专门由非庭审法官对公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预先进行审查的英美式预审制度具有防止公诉权滥用和法官庭前预断的双重功效,但其深深扎根于对抗性政治法律文化基础之上,与偏重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以及审判中心主义和对抗式诉讼模式有必然联系,并且还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和规则作为支撑。我国既缺乏英美式预审制度赖以生存的法律文化土壤和能确保其有效运作的配套机制,也不存在与其相契合的价值取向和诉讼结构,因此,我国目前不宜植入该制度。
[Abstract]:The Anglo-American pre-trial system, which is specially conducted by non-trial judge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public prosecution meets the statutory conditions, has the dual effect of preventing the abuse of the right of public prosecution and the judge's pre-court judgment, but it is deeply rooted on the basis of confrontational political legal culture. There is an inevit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value concept of emphasizing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s well as judicial centralism and adversarial litigation mode, and there are a series of interlocking systems and rules as the support. Our country neither lacks the legal culture soil on which the Anglo-American preliminary hearing system depends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to ensure its effective operation, nor does it have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litigation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not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to implant this system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正审判视野下的刑事卷证移送及其配套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2BFX05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刑事卷证移送制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2006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保昌;中华和合文化生成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汪良敏;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宋文丽;刘筱秋;苏剑;高宏;孙振杰;;和合文化在旅游项目策划中的应用——以鹿鸣岭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刘少军;;我国刑事程序性裁判机制之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肖莉;宁松;;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科学根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8 李佳;郭皓;;辩诉交易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建构[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9 彭勃;刑事诉讼与陪审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孙记;;程序性证明——一个证据法学不可缺失的概念[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王秋宁;尹清元;;人民监督员法律制度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王晶晶;;我国现阶段刑讯逼供成因及对策浅谈[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锐;;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9 陈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自侦工作的影响[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10 刘强;;刑诉法修改背景下公诉工作的规范化考量[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凌宇;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思思;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丽媛;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配合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正明;地中海与“海中地”——就早期文明中心答客问[J];江汉论坛;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红飞;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诉讼目的、诉讼价值出发谈构建合理的刑事诉讼结构[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卫国;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结构-功能特性[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3 张俊霞;中国传统法文化及其对现代法治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李长健,伍文辉;信用社会的法文化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翟羽艳;中国民法现代化的目标与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2000年04期

6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7 杨解君,庄汉;WTO与中国行政法文化的建构[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8 陈静熔;中——中国古代法文化之价值目标[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毛为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需发展企业法文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灵;;法文化融合与我向思维——中西方法律价值观念冲突的整合[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云贞;褚勤;;中外建筑工程招投标方式比较研究[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李瑜青;;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余悦;;思想的力量——在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A];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文集[C];2003年

6 张君生;;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及金融支持的调查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连敏;;诗人的春天——“法国诗歌现状学术座谈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潘公明;;论自认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章武生;;论我国群体诉讼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李冬;;医院预防及处置医疗事故工作预案在精神科安全管理当中的作用及调查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苗春 任成琦;从香榭丽舍到万里长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本报记者 任丽梅;从中法文化看文化的力量[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郑园园;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典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记者 陈晓波;罗黎辉会见法国驻华大使[N];云南日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种晓明;中法文化年:好风凭借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刘炳辉;中法文化年:中国会展业看得到却吃不到的大餐?[N];中国经营报;2004年

7 张小兰;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的新典范[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杨磊;交流的“盲点”是如何产生的[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中法文化年”的博物馆记录[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郑弋 本报通讯员 朱凤达 姜小兵;用法文化提升法意识[N];江苏法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仁;农村土地保护的信托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高向武;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盛美军;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法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章礼明;论刑事鉴定权配置[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唐治祥;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素萍;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文化[D];安徽大学;2011年

2 谢旭;我国预审制度的沿革与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鲁森;口供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菅晶;刑事预审制度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朱凤达;证明标准与诉讼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艳;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D];吉林大学;2005年

7 高亚雷;刑事预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靳春青;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5年

9 邹君;保释制度的比较与借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丹凌;我国民间金融法律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4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04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