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检视与完善进路

发布时间:2019-04-29 06:26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自2013年《刑事诉讼法》立法确认后施行至今,制度实施的社会功能整体较好,不仅有利于弥补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害人重新回归社会。审视这一制度在司法中的运行现状,其仍存在适用条件较粗疏、法律效果规定过于模糊、赔偿标准不规范及履约方式单一、缺乏审查加害人是否真诚悔过的相关配套措施等缺陷。对此,应首先完善制度的适用条件,明确"三年(或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含义,将加害人与被害人原先的社会关系纳入"自愿性"的考察标准。其次,明确制度的法律效果,明晰"从宽"在不同诉讼阶段中的涵义并统一规定和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视同于附带民事调解书。复次,促进赔偿标准的规范化及加害人履行义务方式的多元化。此外,还应制定考察当事人真诚、自愿和解的持续性措施。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in 2013,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ystem has been better, which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make up for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return of the harms to society. Looking at the status quo of this system in judicial operation, it still exists that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coarse, the provisions of legal effects are too vague, the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the mode of performance is single. Lack of inspection of the perpetrator whether sincere repentance of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other shortcomings. Therefore, we should first perfect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system, make clear the meaning of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less than three years (or less)", and bring the original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ctimizer and the victim into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of "voluntary nature". Secondly, it makes clear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system, clarifies the meaning of "lenienc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itigation, and provides that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attached civil conciliation statement. Again,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parties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In addition, it should also be form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parties sincere, voluntary settlement of the continuing measures.
【作者单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权;;论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杨兴培;;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命运选择[J];法学杂志;2006年06期

3 冯神花;;和谐社会中的刑事和解制度理念及其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2期

4 赖马莲;朱檬;;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飞;;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构[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顾婵媛;;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和静钧;;海外刑事和解制度的启示[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8 龙兴盛;;刑事和解制度探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冯桂艳;;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模式选择[J];世纪桥;2007年07期

10 王江兰;郭德桥;;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国;;浅谈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业宏;纪晓慧;;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徐阳;;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侯明哲;;从民生视角谈刑事和解制度[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芳;;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完善[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张顺强;;让渡中的坚守:刑事和解制度潜在风险的司法防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马文祥;晁兰军;葛恒美;李静;;西部民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罗曦;;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与完善[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志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刑事和解制度 促和谐社会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谢剑民 李芸 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检察院;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完善探析[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3 李浩宁 乌当区人民检察院;浅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刑事和解制度[N];经济信息时报;2013年

4 泰兴市检察院 刘安学;刑事和解制度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3年

5 记者 李先宏 罗序文 通讯员 李云;宜都试行刑事和解制度[N];湖北日报;2007年

6 初殿清;检视刑事和解制度的平等性质疑[N];检察日报;2007年

7 原蔚;刑事和解制度创新课题征求各方意见[N];山西日报;2007年

8 张春萍;浅谈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姜志雄;在刑事司法领域建立刑事和解制度[N];西部时报;2008年

10 赵继钊;刑事和解制度使13起案件“阳光下私了”[N];太原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刑事和解制度利弊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郭新;论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3 陈巍;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静;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惠珠;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洪怡芳;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构建[D];厦门大学;2007年

7 林家柏;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杨雪虹;实体法视角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唐珍枝;试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梓明;刑事和解制度及其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8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68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