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0:10
【摘要】:民事判决遗漏虽不是判决的常态,但随着案件复杂性的增加,以及法官可能存在的失误,民事漏判时有发生。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对民事漏判救济势在必行。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采用两种方式对民事漏判进行救济:发回重审或启动再审程序。从诉讼价值和法理的角度上分析,不区分漏判类型,生硬适用“发回重审”或“再审”,不仅侵害当事人的诉讼利益,降低诉讼效率,有违司法公信力,而且也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相悖。即使上述不完善的立法救济途径,在诉讼活动中存在着“理论游离于司法实践”的情形,对于遗漏的诉讼请求复审法院通常在上诉程序中直接纠正,极少会“调解不成,发回重审”。通过再审程序对民事判决遗漏进行救济,同样面临着此种局面。当事人未在上诉期内就遗漏诉讼请求提起上诉,一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发现存在遗漏诉讼请求的情形,以此为申请再审的事由,最终诉求得到支持。立法对民事判决遗漏救济规定的模糊,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对该问题的救济处理较为混乱,冲击着法律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此外,学术界虽有涉及对民事漏判救济的研究,但基本着眼于理论和对域外补充判决制度的介绍,鲜有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对民事判决遗漏救济进行探讨。建立在比较法知识体系的研究角度一经接触现实往往就会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处境。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事判决遗漏理论的阐释,认清民事漏判救济的价值与意义,在分析大量判决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漏判救济的基本路径,以期对民事程序立法提供参考价值。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该部分内容有研究理由、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文章创新点。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漏判救济的通行做法是补充判决制度,而我国学者主要从民事裁判遗漏的内涵、救济的启动主体、启动期限、裁判主体的角度,对漏判救济进行阐述。第二章,民事判决遗漏概述。民事判决遗漏指法院对当事人所提的部分诉讼请求发生漏而未判的情形。本章主要从判决书构成、诉之要素、诉之个数和诉讼费用、攻击防御方法的角度进行论述,进而界定民事判决遗漏的判断标准和范围。最后,从救济方式、存在形式等角度指出民事判决遗漏与裁判表述错误的异同点;从性质、是否具有主观故意等角度指出民事判决遗漏与部分判决的异同点。第三章,我国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的法律分析。民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民事漏判救济的两种模式:“调解+发回重审”模式和再审模式。采用“调解+发回重审”对漏判进行救济存在以下局限:上诉程序救济漏判的范围和发回重审的范围不明确,而且由二审法院主持调解损害当事人的审级利益。对于生效的裁判,不区分判决脱漏的类型,均采用再审程序予以救济,导致再审程序频繁启动,不仅违背再审的性质和功能、违背两审终审制,而且降低诉讼效率、弱化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第四章,我国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的实践分析。该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法院层级、地域分布、救济程序等对1153份判决书简要分析;第二部分阐述民事判决遗漏在实务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当事人、法院和检察院对民事判决遗漏的判断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与司法解释对漏判的救济相背离、法律监督权与处分权发生冲突。第五章,我国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的程序完善。该部分对救济程序的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的程序启动阶段和程序适用阶段,在程序启动阶段对漏判进行审查,在程序适用阶段主张不同的漏判情形适用不同的救济程序,并提出构建补充判决制度。
【图文】:

样本比例,样本,当事人,案件


不存在漏判的样本是存在漏判样本的 6.5 倍,占总样本%。上诉是当事人救济民事判决遗漏的主要途径;很多案件再次进入诉是当事人认为存在漏判,,实际上并不存在,如果在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前在漏判进行判断,阻止不构成判决遗漏的案件再次进入诉讼活动中,可司法资源。具体样本占比见图 1:

法院,案件,情况,利息


图 2 法院受理“遗漏诉讼请求”为由的案件情况在发回重审的 17 份样本中,重新审理的法院无一例外的对案件全部重新审理。其中有三份样本表明原审法院既遗漏诉讼请求又遗漏必要共同诉讼人①,三份样本具体到遗漏什么诉讼请求(遗漏利息②、遗漏租车损失 4200 元赔偿款③、遗漏连带债务的承担④),其他用“遗漏诉讼请求”一笔带过。至于裁判结果,只有一份判决书中提到原判决书主文,通过对比发现新作出的判决书是在原判决书的基础上,增加判项,即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2015)园商再初字第 00001 号民事判决书中增加被告某食品有限公司对第一、二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因遗漏原告所提利息而发回重审的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原告的计算方式不符合相关规定且不申请鉴定,被告不予认可,本案不予处理,可补充证据后另行主张。也即发回重审是为了救济遗漏的利息,但因证据不足,利息问题没有处理,本来部分无误的判决结果进行了两次审判。不管是遗漏利息的诉讼请求还是脱漏 4200 元租车损失的赔偿请求,在此基础上的遗漏都不会影响既决部分的正确性。其他发回重审的案件因没有原判决而无法对比前后两个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道英;;我国民事判决中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的解释——以2008-2016年103份民事判决为样本[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王子涵;;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判决的效力处理[J];中国检察官;2017年04期

3 杨扬;赵雨惠;张静;;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问题与构建[J];智库时代;2017年08期

4 李庆明;;论域外民事判决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J];国际法研究;2017年05期

5 程萌;;大陆认可与执行台湾地区民事判决新象及拟方[J];法制与社会;2016年06期

6 谢进;;两岸民事判决认可与执行协调机制的构建[J];文化学刊;2015年09期

7 谢进;;论两岸民事判决认可与执行协调机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5年25期

8 谢进;;两岸民事判决认可与执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15年10期

9 米良;;当代越南民事判决执行制度评析[J];亚非研究;2017年02期

10 孙海龙;赵克;;在先民事判决和在后刑事判决认定事实冲突时的处理[J];人民司法;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建;;“审执分离”视野下的“审执统一”——浅谈民事判决执行力缺陷的救济[A];“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制度创新”——“中国执行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7年

2 郭力嘉;龚成;周寓先;;确定二审民事判决生效时间的新范式——基于判决效力与“相对论”的发现[A];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9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8年

3 方扬慧;;对确立我国民事中间判决制度的思考——以“用”与“弃”之争为视角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琦;郭振忠;;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学分析之一[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传丽;张薇;;两岸四地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若干法律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睢晓鹏;法官民事判决说理“三忌”[N];人民法院报;2018年

2 李扬;受害人在民事判决后作出的让步部分保险公司不能在一案中主张该部分免赔[N];江苏经济报;2018年

3 记者 周斌;内地与香港特区签署法律文件互认和执行婚姻家庭民事判决[N];法制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韩萍;加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执行[N];法制日报;2015年

5 刘倩;民事判决前转移财产是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N];江苏法制报;2016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张雯宁;大陆认可台湾民事判决[N];团结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肖凤珍 通讯员 张玲红;抗诉,终于澄清孩子死亡真相[N];检察日报;2009年

8 检察官 杨涛;刑民判决“打架”是法治的必要代价[N];检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宋伟;刑事判决判死缓,民事判决判无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邵 明;民事判决更正要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兰春;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D];武汉大学;2015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梦瑶;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民事判决现状之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2 谢雪晴;民事判决遗漏救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雪琪;困境与出路:外国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互惠原则适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4 柳佳佳;民事判决执行力主体扩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瑞;论中国区际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任怀钰;民事判决执行力的扩张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马志强;论中国区际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田子毅;民事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李威武;法律的升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文广;论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8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708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