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3-29 21:22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立法相比较而言,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救济对象不全面,救济机关设置不合理等。一些立法的空白和差距与我国越来越复杂的司法实践已不相适应,也与执行救济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事执行救济体系,才能在法律上对违法执行行为和不当执行行为寻找到矫正依据。当事人和案外人才能以法律手段对抗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对尚未造成的或者已经造成的权利侵害通过选择执行异议和异议之诉等不同的救济路径,真正实现保护私权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执行救济制度相关概念的分析及对外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简要介绍,意在为我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借鉴,以达到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更加完备的目的。鉴于此,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特征、功能、不同的救济方法以及价值目标;第二章是对域外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具有典型代表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简要介绍,主要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和英国,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最新立法规定以及存在的不足;第四章针对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就今后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包括程序性救济措施的完善和实体性救济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执行救济 执行异议 异议之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概述9-15
  • 1.1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和特征9-11
  • 1.1.1 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9
  • 1.1.2 执行救济制度的特征9-10
  • 1.1.3 执行救济制度的功能10-11
  • 1.2 民事执行的不同救济方式11-13
  • 1.2.1 程序性执行救济11-12
  • 1.2.2 实体性执行救济12-13
  • 1.2.3 程序性执行救济与实体性执行救济的比较13
  • 1.3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价值目标13-15
  • 第二章 域外执行救济制度的比较研究15-24
  • 2.1 我国台湾地区15-17
  • 2.1.1 程序性救济15-16
  • 2.1.2 实体性救济16-17
  • 2.2 德国17-18
  • 2.2.1 程序性执行救济17
  • 2.2.2 实体性执行救济17-18
  • 2.3 日本18-19
  • 2.3.1 执行抗告19
  • 2.3.2 执行异议19
  • 2.3.3 执行异议之诉19
  • 2.4 瑞士19-21
  • 2.4.1 执行异议20
  • 2.4.2 法院诉讼方法20
  • 2.4.3 上诉抗告20-21
  • 2.5 美国21
  • 2.6 英国21-22
  • 2.6.1 第三债务人对法律责任有争议21-22
  • 2.6.2 第三人的申诉22
  • 2.6.3 解除第三债务人的法律责任22
  • 2.7 域外民事执行救济对我国的启示22-24
  • 第三章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立法评析24-33
  • 3.1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法律规定24-29
  • 3.1.1 执行异议24-25
  • 3.1.2 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25
  • 3.1.3 案外人异议与异议之诉25-28
  • 3.1.4 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28-29
  • 3.2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缺陷29-33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构想33-40
  • 4.1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应考量的因素33-35
  • 4.2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构想35-40
  • 4.2.1 程序性执行救济方法35-36
  • 4.2.2 实体性执行救济方法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舒瑶芝;;民事执行救济机制探析[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2 常怡,崔婕;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75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