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4:28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庭前会议制度以来,各地法院纷纷开始在办理刑事案件时试用该制度。如刘志军案、李天一案、薄熙来案等都召开了庭前会议程序。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最高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最高检《规则》”)出台前后,多个地区的检、法、司等机关分别会签了适用于当地的庭前会议实施细则。毋庸置疑,庭前会议制度对于明确争点,提高审判效率,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庭前会议讨论的内容过宽,庭前会议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尚不明确,庭前会议应有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本文从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出发,采取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庭前会议制度进行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体现在对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考察与评析上。个案研究的方法体现在论述庭前会议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时,引入具体案例。 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部分概括介绍了本文的创作背景。正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庭前会议制度的基础理论分析。该部分在总结和比较各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界定出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关于庭前会议制度的法律价值,主要包括公正价值、效率价值和人权价值三个方面。关于庭前会议制度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案件分流功能、强化庭审中心地位功能、排除法官预断功能和刑事和解功能。 第二部分为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考察与评析。该部分通过比较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异同,总结出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性和不适用性。 第三部分为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现状。该部分主要从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规定在一些关键点上仍显不足,司法实践中基层法院适用庭前会议的比率低、庭前会议未能阻止“伏击审判”等问题。 第四部分为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完善。在遵循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下,以合理借鉴域外经验、遵循现有法律框架和着眼程序重点为指导,从适用范围、讨论内容、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前置程序、拒绝参会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效力、监督体制等七个方面对庭前会议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使其运行更加理性和顺畅。
【关键词】:庭前会议 开庭准备 审判公正 诉讼效率 非法证据排除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基础理论10-18
  • (一) 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及特征10-11
  • 1. 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10-11
  • 2. 庭前会议制度的特征11
  • (二) 庭前会议制度的法律价值11-14
  • 1. 公正价值12
  • 2. 效率价值12-13
  • 3. 人权价值13-14
  • (三) 庭前会议制度的主要功能14-18
  • 1. 案件分流功能14
  • 2. 强化庭审中心地位功能14-15
  • 3. 排除法官预断功能15-16
  • 4. 刑事和解功能16-18
  • 二、域外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考察与评析18-26
  • (一)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考察18-22
  • 1.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不同点18-20
  • 2.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相同点20-22
  • (二)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评析22-26
  • 1.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优点22-23
  • 2.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的缺点23
  • 3.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对我国的适用性23-24
  • 4. 域外庭前会议制度对我国的不适用性24-26
  • 三、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6-32
  • (一)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现状26-28
  • 1.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现状26-27
  • 2.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司法现状27-28
  • (二)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28-32
  • 1. 立法层面28-29
  • 2. 司法层面29-32
  • 四、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完善32-44
  • (一) 完善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基本原则32-33
  • 1. 合理借鉴域外经验32
  • 2. 遵循现有法律框架32-33
  • 3. 着眼程序重点33
  • (二)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建议33-40
  • 1. 扩大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34
  • 2. 设置庭前会议讨论内容的合理边界34-36
  • 3. 加强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36
  • 4. 将庭前会议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前置程序36-38
  • 5. 规定拒绝参加庭前会议应负的法律责任38-39
  • 6. 肯定庭前会议制度的法律效力39-40
  • 7. 确立庭前会议制度的监督体制40
  • (三) 完善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配套机制40-44
  • 1. 构建证据保全制度40-42
  • 2. 完善刑事辩护制度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佑平;生成与发展:刑事辩护制度的进化历程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曹文安;;法国预审制度新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孙本鹏;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律师辩护权权能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5年07期

4 阮丹生;关于建立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设想[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5 张嘉Z;;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育[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9期

6 张泽涛;;我国刑诉法应增设证据保全制度[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7 郭恒;;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价值分析与构建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8 王志刚;;庭前会议程序的检视与完善[J];河北法学;2013年12期

9 韩红兴;;刑事庭前准备程序若干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09年01期

10 潘金贵;法国刑事预审程序考察与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77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