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20:07

  本文关键词: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刑事再审程序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平衡法律的安定性和法律的公正性的重要程序,每个现代法治国家都非常重视,但各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不同,使得这一程序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别。具体在启动主体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国外规定有所不同。实际运行中,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抗诉引起的再审案件比法院自我启动的再审案件要少得多,被告人通过申诉而成功启动的再审更是少见。本文以典型案件为例,立足于中国再审启动主体的规定,检讨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规范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借鉴西方代表性国家的立法,根据中国实际提出完善建议。全文除绪论外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立法规定和实践状况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刑事再审启动主体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规定的演变历程,刑诉法虽然条文数量在逐次增加,再审程序也从当初的简单规定变为相对完善,但是,关于再审启动主体的规定并没有什么改变。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只有两个,即检察院与法院,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只是启动再审程序的一个来源,并不能直接启动再审程序。其次,对我国再审启动实践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刑事再审案件不仅仅数量非常少,比例也非常低,其中由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再审的刑事案件尤为稀少。再审启动中,法院主动启动数超过了检察院;当事人作为申诉主体在再审程序启动中的作用非常小。第二部分从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刑事再审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法院自我启动再审程序违反了“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而且自我否定裁判,会影响法院裁判的权威性;检察院作为再审启动主体与其承担的法律监督职能是相应的,但是对其启动范围和条件的限制过少;当事人只有申诉权,在再审程序启动中没有话语权。具体剖析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对刑事再审程序设立的目的不清、对实体真实的过分追求和混淆了诉权与审判权。第三部分结合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对比和总结,提出完善刑事再审启动主体设置的建议。借鉴代表性国家德国、法国和美国、英国在再审程序启动上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改革的具体思路:从限缩到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诉权、有限化检察院的再审启动诉权,以及赋予当事人再审启动诉权。
【关键词】:刑事再审 启动主体 诉权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现状分析13-20
  • 第一节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规范分析13-16
  • 一、我国关于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规定的演变13-14
  • 二、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法律规定分析14-16
  • 第二节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实践状况及其分析16-20
  • 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实践情况16-18
  • 二、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实践情况分析18-20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分析20-28
  • 第一节 法院作为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20-22
  • 一、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有违“审控分离”、“不告不理”原则20-21
  • 二、原审法院自我启动再审存在的弊端21
  • 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生效的裁判启动再审的弊端21-22
  • 第二节 检察院作为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22-23
  • 一、检察院再审启动权的范围没有明确界限22
  • 二、检察院再审启动权适用的条件没有明确规定22-23
  • 第三节 当事人作为申请主体存在的问题23-24
  • 一、当事人申诉地位低23
  • 二、申诉程序构建不够完善23-24
  • 第四节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4-28
  • 一、刑事再审程序设立的目的不清24-25
  • 二、对实体真实的追求25-26
  • 三、混淆诉权与审判权26-28
  • 第三章 完善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建议28-36
  • 第一节 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28-33
  • 一、大陆法系代表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其分析28-30
  • 二、英美法系代表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其分析30-33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主体建议33-36
  • 一、从缩限到取消:法院再审启动诉权33
  • 二、从无限到有限:检察院的再审启动诉权33-34
  • 三、从无权到有权:赋予当事人再审启动诉权34-36
  • 结语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39
  • 一、著作类38
  • 二、期刊论文类38-39
  • 三、博士硕士论文39
  • 四、报纸报刊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仁;刑事再审程序改革与完善之路——刑事再审程序国际研讨会述要[J];人民检察;2004年12期

2 姜焕强,刘冰;当前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河北法学;2005年12期

3 陆海岩;;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J];实事求是;2006年02期

4 刘涵;侯秋哲;;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问题[J];新学术;2008年02期

5 崔宾;晏赛男;;浅谈外国刑事再审程序给予我国的借鉴[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6 红梅;;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前沿;2009年11期

7 郑向梅;;浅谈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现状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8 刘琛琦;;浅议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理念[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9 吴畅;;对中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10 元轶;;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从俄罗斯刑事再审程序谈起[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东平;白璐;;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恒 陈学权 葛 琳;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之展望[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曹平;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之不足[N];检察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费县检察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张玉成邋丁芝华;刑事再审程序如何加强律师作用[N];检察日报;2007年

4 李微 陈学权 葛琳;刑事再审改革中的五个关注点[N];检察日报;2004年

5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刑事再审及减刑假释改革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刘仁海;从两种价值理念看刑事再审程序[N];检察日报;200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印波;英国刑案审查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借鉴[N];人民法院报;2012年

8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楼建群;刑事再审程序的一些困惑[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李奋飞;让错案的纠正不再依赖于偶然[N];检察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许浩;吴英入狱两周年 资产处置仍处争议中[N];中国经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培根;刑事再审程序之改进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珊珊;刑事再审程序提起的理论探讨[D];贵州大学;2007年

2 唐佳红;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何雪;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敏;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白玛旺姆;试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燕鸣;刑事再审程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肖铃;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任保东;刑事再审程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丹;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聪;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93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