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7:13

  本文关键词: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传统行政法学理论认为,内部行政行为由于不对外产生实际的法律效果,其不具有可诉性。那么,在传统的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理念之外,是否存在在特殊情况下内部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的空间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所发展出来的“外化”现象的具体构成要素为何?实际上,不仅我国学者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以及外化的观点不一,而且我国行政审判实务对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认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内部行政行为外化来说更无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有一个外化要素是学术界以及实务界所普遍认可的,即内部行政行为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从而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类似于外部行政行为的实际影响。我国部分学者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持一个比较否定的态度,主要原因大概可概括如下:旧《行政诉讼法》[1]第12条第3项(新《行政诉讼法》[2]第13条第3项)的排除;旧《若干解释》[3]第1条第2款第6项的排除以及与成熟性原则有悖。实际上,内部行政行为具有可诉的可能性。在此,具有工作关系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外化(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指示)的命题被引入。我国学者对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研究的视角比较狭隘,他们对外化的探讨排除了设定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指示在经过下级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下级机关将指示与具体行政行为都送达或通知相对人情况下的可诉性,只停留在上级机关的指示行为通过某种途径在不经过具体行政行为这个中介作用下直接送达、告知相对人领域。实际上内部行政行为外化包括直接外化与间接外化。可外化的内部行政行为的基本类型是什么?外化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其具有的价值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司法实务界与理论界进行过一定的论证与研究。但是,学术价值还略显不足,对此问题缺乏系统性论证。由于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学术性研究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导致我国司法实务对此问题的判决存在混乱之处。对此,抓住新《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契机,对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的有关问题给予全面地分析,从而从理论上进一步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追究上级机关由于指示行为的瑕疵而承担的行政责任、抑制上级机关指示行为的滥用、保障相对人在指示行为作出中的程序性合法权益。
【关键词】:内部行政行为 可诉性 “外化” 受案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序言8-10
  • 1 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10-21
  • 1.1 内部行政行为基础理论及与其他类似概念的比较10-15
  • 1.1.1 内部行政行为的定义、特征10-12
  • 1.1.2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的分野12-13
  • 1.1.3 指示行为与共同行政行为13-14
  • 1.1.4 指示行为与多阶段行政行为14-15
  • 1.2 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与立法判断脉络——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15-16
  • 1.2.1 旧《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3项的排除15-16
  • 1.2.2 成熟原则与最终行为标准的排除16
  • 1.3 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可能性分析16-21
  • 1.3.1 上级机关免于行政责任的承担有违“权责相统一”原则16-18
  • 1.3.2 具有工作关系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并没有被新《行政诉讼法》明确排除18-19
  • 1.3.3 指示行为合法与否与最终行政行为合法与否不具有同一性19-20
  • 1.3.4 指示行为具备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可能性20
  • 1.3.5 行政审判实践支持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20-21
  • 2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的基础理论梳理21-29
  • 2.1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的内涵解释21-24
  • 2.1.1 何为“外化”?21-23
  • 2.1.2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内涵的界定23-24
  • 2.2 外化的渠道及其合理性分析24-26
  • 2.3 可外化的内部行政行为的类型26-29
  • 2.3.1 肯定性批准26-27
  • 2.3.2 否定性回复27-28
  • 2.3.3 变更性答复28
  • 2.3.4 上级机关未经下级机关请示直接作出指示28
  • 2.3.5 会议纪要28-29
  • 3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的构成要素探析29-35
  • 3.1 方式要素:通过下级机关公权力形式29-31
  • 3.1.1 同体外化抑或异体外化29-31
  • 3.1.2 公权力外化31
  • 3.2 职权要素:上级机关的指示行为属于其法定职权31-32
  • 3.3 法律效果要素:指示行为针对特定的对象间接产生法律效果32-35
  • 3.3.1 针对的对象特定32-34
  • 3.3.2 设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4
  • 3.3.3 法律效果的间接性34-35
  • 4 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的价值意义35-44
  • 4.1 有利于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保护公民诉权35-37
  • 4.2 有利于增加被告的数量与奉行“权责相统一”原则37-39
  • 4.2.1 直接外化下行政机关被告地位及行政责任设置37-38
  • 4.2.2 间接外化下行政主体被告地位及行政责任设置38-39
  • 4.3 有利于规范上级机关指示行为的作出程序39-41
  • 4.4 有利于抑制上级机关指示权力的滥用41-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晓,张金波;内部行政行为司法救济之理论建构概略[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洪芳;;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由及其反思[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章;;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理论探讨[J];行政与法;2008年02期

4 刘凯;;内部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之探讨[J];消费导刊;2009年12期

5 舒展;;论内部行政行为的分类及其救济[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徐丽娜;;我国内部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标准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杨丽娟;;内部行政行为救济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肖寿锋;;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探析[J];知识经济;2012年12期

9 李永超;;揭穿内部行政行为之面纱——基于司法实践中“外化”之表达的一种解释框架[J];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10 卢娜;;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九生;;社团罚性质的厘定[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 彭斌韬;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王驹;内部行政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范围[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卞文斌;民办教师升学受阻 怒告教委讨要说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文晖;每则条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N];检察日报;2002年

5 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法院 陈伏发;行政机关不履行内部报批职责可被诉[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张贵勇;如此刚性规定?[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任小康;协会敛财岂能借口“学美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本报记者 袁定波;车主出借号牌肇事连带担责[N];法制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袁定波;异地管辖解县法院审不了县政府之困[N];法制日报;2013年

10 本报评论员 刘波;降低“民告官”的制度障碍[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内部行政行为的外部化及其可诉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黄滔;内部行政行为“外化”问题的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宋W

本文编号:29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9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