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间接证据证明机理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21:51

  本文关键词:间接证据证明机理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对证据类型进行划分时,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分类是其中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可追溯至千年以前,且其既存在于大陆法系又适用于英美法系。在司法实践中,相比于直接证据对待证事实直接性的证明,间接证据及运用虽然更为琐碎、复杂,却是更为广泛、大量地存在。如何有效构建间接证据体系应当属于民事证明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的理论界及实务界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甚至连主流观点对于间接证据界定及其与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均有一定偏差。故而构建间接证据理论的当务之急应首先对间接证据的概念进行明晰,对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澄清间接证据概念的基础上,对间接证据所具有的证据价值的观念也应该被进一步更新,间接证据的证明力真的低于直接证据吗?实则不然。接下来的议题便为间接证据是如何被用于证明之中的。在对间接证据证明机理的研究中,需着眼于间接证据与其他民事证据制度的关系,如间接证据与关联性、与经验法则、与逻辑推理以及与盖然性计算的关系,最终构建间接证明体系模型使得间接证据理论的运用更加清晰明确。本文分为四个大章节,第一章节开篇探讨我国间接证据界定的问题。现行法律条文中并未有对间接证据概念的阐述,而主要学说的界定却显得问题重重。表面上看是用词的不准确导致的,然而深层缘由是划分标准采用的是类英美法系的按推理方式进行划分而非大陆法系的对象划分;第二章承接上文提出的问题,分析比较法视野下间接证据的界定与新探。分别介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界定后,提出我国间接证据界定应以证明对象取代证明方式作为划分标准;第三章在明晰间接证据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从间接证据到间接证明的形成,在阐述何为间接证明、间接证明中间接证据的关联性和经验法则使用相关问题后,对间接证据证明价值进行重述;第四个章节致力于由间接证明到间接证明体系的构建。分别从推论与印证、盖然性及判决书之合理化呈现三个方面进行递进式模型构建,以图为司法实践中间接证据的使用提供一定之借鉴。
【关键词】: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 经验法则 逻辑推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我国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界定的问题与剖析9-14
  • (一)现行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划分标准存在的问题9-12
  • (二)我国划分标准失灵缘由的深层剖析12-14
  • 二、比较法视野下间接证据的界定与新探14-23
  •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间接证据的界定14-16
  •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间接证据的界定16-20
  • (三)我国间接证据界定问题的新探20-23
  • 三、由间接证据到间接证明的形成23-33
  • (一)何为间接证明23-27
  • (二)从间接证据到间接证明的形成27-31
  • (三)间接证明中间接证据证明力的重述31-33
  • 四、从间接证明到间接证明体系的构建33-42
  • (一)推论与印证——间接证明体系之构建方向33-36
  • (二)盖然性——间接证明体系之客观可信度评估36-39
  • (三)从间接证明体系到判决书之合理化呈现39-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圣;;浅谈间接证据定案[J];公安论坛;1988年02期

2 ;间接证据的审查要点[J];人民检察;2000年07期

3 李树旗;如何运用间接证据查处职务犯罪[J];检察实践;2000年01期

4 杨丽霞,袁思涛,卞宏波;用直接与间接的辩证观点把握间接证据的重要性[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5 程显章;海事间接证据的分析[J];天津航海;2004年03期

6 黄凯斌;间接证据理论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4期

7 冯晶;产佳;;逻辑视野下的间接证据[J];前沿;2006年07期

8 李树真;;间接证据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袁荣海;陈永林;;论间接证据的诉讼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10 宋彬龄;;兴奋剂案件中的间接证据问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曼;;从逻辑学角度看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运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仪征市人民法院 陈少华;谈间接证据如何作为定案依据[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沈成章 罗平安;间接证据在庭审中的运用[N];检察日报;2001年

3 英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刘海红 英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 陈学军;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贿赂犯罪[N];黄冈日报;2012年

4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宦广堂 李春艳 刘爱武;可依间接证据认定高利贷[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薛正俭;收集审查间接证据要找准关键点[N];检察日报;2014年

6 何家弘;间接证据可推定毒品犯罪成立[N];检察日报;2003年

7 严海明;间接证据锁定债务人[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周占生 洛阳师范学院;“直接证据”辨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张灵军 周士奇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劳动保障局;间接证据能否作为定案依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高凌;行政诉讼要判断间接证据的关联性[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堂辉;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曼;英美法中的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靳琳;间接证据及其证明作用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欢;间接证据定案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车陆洲;间接证据证明机理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5 吕小宁;间接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利;论在我国刑事司法活动中运用间接证据定案[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洪云;间接证据在刑事司法实务中的合理运用[D];扬州大学;2012年

8 黎陈靥;民事诉讼间接证据适用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3年

9 张城玮;性侵犯案件中间接证据适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王华新;论新时期“一对一”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间接证据证明机理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97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