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15:15
行政复议机关是否成可以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问题,主要涉及行政复议机关的定位及行政复议制度定性问题,以及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问题。在《行政诉讼法》修订以前,关于行政复议机关定性问题相对比较明确,即通说认为的一般的行政主体。虽然行政复议制度本身定位相对模糊,但在行政复议机关不改变原行政行为即不当被告的大前提下(履职之诉除外),无论是否视其为普通行政救济程序抑或准司法救济程序,现行复议制度均可在原有法理框架及诉讼制度下得以顺利施行。但随着的《行政诉讼法》修订实施,新的行政复议共同被告制度将业已存在的复议、诉讼衔接问题作了放大和显现,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难以回避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和阐述这一新的法律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文章以行政复议共同被告制度的产生为开篇,分二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介绍我国经复议案件被告主体确定的理论和立法背景,说明其理论缺陷和立法背景、目的的片面性。其次,阐述我国复议共同被告制度的实施现状,说明该制度的施行并未实现原设定的立法目的,反而弱化了行政复议的功能,将该制度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行政、司法成本的上升。文章第二部分阐述复议共...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的产生
1.1 我国经复议案件被告主体的确定
1.1.1 经复议案件被告主体确定的理论
1.1.2 共同被告制度的立法背景
1.2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实施现状
1.2.1 “维持会”现状未有根本改观
1.2.2 审判监督并无实质提升
1.2.3 行政、司法成本上升
2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立法理论缺陷
2.1.1 立法思维法理偏颇
2.1.2 功能定位功利性过强
2.1.3 制度设计漏洞巨大
2.2 对行政复议的困扰
2.2.1 行政复议制度性质定位动摇
2.2.2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目的定位迁移
2.2.3 行政复议制度实效性减弱
2.2.4 复议机关的现实应对和规避
2.3 对行政审判的困扰
2.3.1 诉讼争议复杂化
2.3.2 裁判结果不确定性
2.3.3 诉讼实效趋弱
2.3.4 审判机关的现实应对和规避
2.4 对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的困扰
2.4.1 制度规范不统一性扩大
2.4.2 剥夺复议审查独立性
2.4.3 复议制度趋向过度行政化和程序化
2.5 对行政主体的困扰
2.5.1 外部关系上忽视行政主体的独立性
2.5.2 内部关系上强调下级的绝对依从性
2.5.3 加重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
3 现有法律下的应对
3.1 域外立法的借鉴
3.1.1 以原行政行为作为主要诉讼对象
3.1.2 确认复议行为的独立性
3.1.3 注重救济结果而非过程
3.2 复议领域的化解应对
3.2.1 现有复议制度下化解应对的难点
3.2.2 复议审查规范的司法化
3.2.3 完善应诉机制
3.3 行政审判领域的化解应对
3.3.1 明确被告主次地位及有差别的法律责任
3.3.2 尊重复议制度应有的独立性
3.3.3 坚持仅对复议程序合法性的审查
3.3.4 不评论复议结论的合法性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和立法建议——基于《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影响[J]. 朱晓峰.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5)
[2]行政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完善建议[J]. 薛志远.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05)
[3]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之检视[J]. 沈福俊. 法学. 2016(06)
[4]行政诉讼“双被告”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章志远.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5]错置的焦点:经复议案件被告规则修改检讨[J]. 毕洪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6]复议机关维持作共同被告的构建[J]. 梁国柱,徐付萍. 法制博览. 2016(14)
[7]复议机关做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变化及其理据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修改中的一个争议点检讨[J]. 莫于川. 南都学坛. 2016(01)
[8]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J]. 章志远. 政治与法律. 2016(01)
[9]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案件中的审查对象问题研究[J]. 赵大光,李广宇,龙非. 法律适用. 2015(08)
[10]进步与妥协:《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J]. 童卫东. 行政法学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2983112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的产生
1.1 我国经复议案件被告主体的确定
1.1.1 经复议案件被告主体确定的理论
1.1.2 共同被告制度的立法背景
1.2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实施现状
1.2.1 “维持会”现状未有根本改观
1.2.2 审判监督并无实质提升
1.2.3 行政、司法成本上升
2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经复议案件共同被告制度立法理论缺陷
2.1.1 立法思维法理偏颇
2.1.2 功能定位功利性过强
2.1.3 制度设计漏洞巨大
2.2 对行政复议的困扰
2.2.1 行政复议制度性质定位动摇
2.2.2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目的定位迁移
2.2.3 行政复议制度实效性减弱
2.2.4 复议机关的现实应对和规避
2.3 对行政审判的困扰
2.3.1 诉讼争议复杂化
2.3.2 裁判结果不确定性
2.3.3 诉讼实效趋弱
2.3.4 审判机关的现实应对和规避
2.4 对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的困扰
2.4.1 制度规范不统一性扩大
2.4.2 剥夺复议审查独立性
2.4.3 复议制度趋向过度行政化和程序化
2.5 对行政主体的困扰
2.5.1 外部关系上忽视行政主体的独立性
2.5.2 内部关系上强调下级的绝对依从性
2.5.3 加重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
3 现有法律下的应对
3.1 域外立法的借鉴
3.1.1 以原行政行为作为主要诉讼对象
3.1.2 确认复议行为的独立性
3.1.3 注重救济结果而非过程
3.2 复议领域的化解应对
3.2.1 现有复议制度下化解应对的难点
3.2.2 复议审查规范的司法化
3.2.3 完善应诉机制
3.3 行政审判领域的化解应对
3.3.1 明确被告主次地位及有差别的法律责任
3.3.2 尊重复议制度应有的独立性
3.3.3 坚持仅对复议程序合法性的审查
3.3.4 不评论复议结论的合法性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和立法建议——基于《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影响[J]. 朱晓峰.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5)
[2]行政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完善建议[J]. 薛志远.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05)
[3]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之检视[J]. 沈福俊. 法学. 2016(06)
[4]行政诉讼“双被告”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章志远.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5]错置的焦点:经复议案件被告规则修改检讨[J]. 毕洪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3)
[6]复议机关维持作共同被告的构建[J]. 梁国柱,徐付萍. 法制博览. 2016(14)
[7]复议机关做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变化及其理据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修改中的一个争议点检讨[J]. 莫于川. 南都学坛. 2016(01)
[8]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J]. 章志远. 政治与法律. 2016(01)
[9]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案件中的审查对象问题研究[J]. 赵大光,李广宇,龙非. 法律适用. 2015(08)
[10]进步与妥协:《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J]. 童卫东. 行政法学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2983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98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