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

发布时间:2017-04-13 21:32

  本文关键词: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论文题目是《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全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证据交换制度概述,具体论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含义,在我国证据交换是指当事人在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相互之间就其准备在法庭上使用的证据彼此互换,公平诉讼的制度。介绍了证据交换制度的模式类型;从证据交换的程序性功能和实体性功能两个方面论述了证据交换的功能价值,从而明确证据交换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为国外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详细介绍了英美法系为代表的英美两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德两国的证据交换制度,并对二者进行了评析,即分析论述了二者的共同点,又明确了其不同点,以便为完善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提供借鉴。 第三部分为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反思。对于证据交换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本文提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即1998年以前在我国没有证据交换制度;1998年至2001年属证据交换制度初创阶段,2001年最高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基本确立了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但该《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具体包括立法层面反思,法制环境层面反思及实务操作层面的反思。 第四部分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明确了证据交换制度的定位,即应确立为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诉讼活动,应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证据交换制度应法定化、制度化;其次明确了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提出应以程序的适用来确定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即简易程序的证据交换依当事人申请,普通程序由法院直接组织证据交换;第三,证据交换方法的确定。提出应根据证据的种类确立证据交换方法;第四,论述了证据交换的司法主体的确定及地位,提出了设立法官助理并主持证据交换,目前暂由审理法官和书记员过渡;明确了证据交换中法官有释明权和自由裁量权。 第五部分论述了建立与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配套制度,具体包括建立制裁制度,,针对证据交换中出现的种种妨碍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制裁办法,以确保证据交换的顺利进行;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明确了既要规定被告强制答辩的内容,还要规定被告不答辩所产生的后果;建立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为保证当事人收集证据应设置“强制调查令”制度;明确当事人及第三人拒绝提交证据的特权范围,建立国家信息公开制度及建立程序保密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5.2
【目录】:
  • 前言7-8
  • 一、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概述8-15
  • (一) 证据交换制度的含义8-9
  • (二) 证据交换制度的模式类型9-11
  • (三) 证据交换制度的功能价值11-15
  • 1 、 程序性功能12-13
  • 2 、 实体性功能13-15
  • 二、 国外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15-26
  • (一) 英美法系15-22
  • 1 、 证据开示制度的历史发展15-16
  • 2 、 证据开示的范围16-18
  • 3 、 证据开示的方法18-20
  • 4 、 保护令20
  • 5 、 法院在证据开示中的作用及违反证据开示程序的制裁20-22
  • (二) 大陆法系22-24
  • 1 、 法国的审前程序及证据交换22-23
  • 2 、 德国的审前准备程序及证据交换制度23-24
  • (三)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证据交换制度的评析24-26
  • 三、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反思26-32
  • (一) 历史发展及现状26-30
  • 1 、 交换证据未被法律规定26-27
  • 2 、 证据交换制度的确定27-29
  • 3 、 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29-30
  • (二) 对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反思30-32
  • 1 立法层面30
  • 2 法制环境层面30-31
  • 3 实务操作层面31-32
  • 四、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与完善32-41
  • (一)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定位之确立32-34
  • 1 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诉讼活动,属于诉权范围之内32
  • 2 证据交换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应当予以法定化、制度化32-33
  • 3 证据交换制度应建立相应的运行环境及配套制度33-34
  • (二) 证据交换的范围确定34-36
  • 1 证据交换的案件适用范围34-35
  • 2 证据交换适用的证据范围及其豁免35-36
  • (三) 证据交换方法的确立36-38
  • 1 证据材料的交换36-38
  • 2 证据材料内容的交流38
  • (四) 证据交换的司法主体的确定及地位38-41
  • 1 、 审判人员在证据交换中的释明权39-40
  • 2 、 审判人员在证据交换中的裁量权40-41
  • 五、 建立与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配套制度41-48
  • (一) 制裁制度41-43
  • (二) 强制被告答辩制度43-44
  • (三) 证据收集制度44-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会颖;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完善之构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04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