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重塑

发布时间:2021-03-06 03:07
  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主要从参加诉讼的方式和诉讼地位两方面进行定义。这一规定不仅言语模糊、内涵外延界定不清,而且本身就存在诸多矛盾。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无论是依申请还是依法院通知参加诉讼,都不完全享有诉讼当事人应有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因此,判决没有诉讼权利甚至没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有违现代诉讼原理。这一定义自身的缺陷与矛盾导致理论界众说纷纭,无法达成共识;实务界没有统一适用标准,操作混乱。借助于日本的辅助参加人制度,同时在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特征和功能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清晰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重塑为:在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本诉结果可能对第三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或依附于当事人参加诉讼,从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或主张支持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这一概念的立足点是保障人权,以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为宗旨。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现有概念下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 理论缺陷
        一、 语言模糊
        二、 法律地位不明确
        三、 参诉方式违背诉的原理
    第二节 理论认识分歧较大
        一、 在诉讼地位认识上的分歧
        二、 在应诉权认识上的分歧
    第三节 实践现状及学说
        一、 实践现状
        二、 学说
第二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概念分析
        一、 起源与概念
        二、 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外延
第三章 国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诉讼理念不同
    第二节 适用范围不同
    第三节 法院裁量权不同
第四章 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重新定位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模式的三种选择
    第二节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的重塑
    第三节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一、 对应诉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具体方案设计
        二、 对辅助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具体方案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于立刚,李司杰.  理论观察. 2012(05)
[2]浅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孙文.  经济视角(中旬). 2012(03)
[3]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比较分析[J]. 闫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7)
[4]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若干问题探解[J]. 宁新海.  知识经济. 2010(18)
[5]浅议现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弊病与解决机制[J]. 周宇浩,范舒.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5)
[6]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龙翼飞,杨建文.  法学家. 2009(04)
[7]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措施[J]. 武文举,董素琴.  法制与社会. 2009(14)
[8]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几点探讨[J]. 陈建,林森.  法制与社会. 2009(08)
[9]论第三人制度中诉讼告知制度的建构[J]. 蔡伟珊.  韶关学院学报. 2008(11)
[10]现代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之比较[J]. 刘联恒,朱希良.  法制与社会. 2008(30)

硕士论文
[1]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确认标准研究[D]. 任雪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6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066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