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22:47
  我国一直实行“答辩状任意提交主义”,即被告收到起诉状后,不管是否提交答辩状以及何时提交答辩状,都不会对法官审判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后续程序。然而,法治进程不断深入,任意答辩弊端重重,如造成争点难以整理、证据难以交换、庭前当事人难以合意解决纠纷以及庭审质效低下等问题,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基于此,本文在“程序正义”、“诉讼效率”以及“诚实信用”的理论支持下,结合相关的诉讼理论知识与实务审判经验,提出应当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也即被告应当针对原告的起诉内容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符合要求的答辩状。笔者认为这种规则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被告行使提交答辩状权利的行为应当受到约束,主要体现在被告应该在法定期间内按照法定要求,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第二,被告提交答辩状的“强制性”体现在“失权性”上,并非采用一种强制措施来迫使被告必须提交答辩状,而是通过被告逾期不提交答辩状,原则上应当产生失权的法律效果,来提醒和促使被告提交答辩状。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核心内容在于被告不按要求答辩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不利法律后果。笔者在文中通过对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所包含的... 

【文章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被告提交答辩状基本关系的梳理
    第一节 答辩与提交答辩状
        一、答辩与答辩权的概念
        二、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
        三、答辩的性质
    第二节 任意提交答辩状与强制提交答辩状
        一、任意提交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
        二、强制提交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
        三、两种模式的价值选择及合理转换
    第三节 提交答辩状与审前准备程序和开庭审理
        一、审前准备程序与开庭审理的关系
        二、提交答辩状对审前准备程序功能的影响
        三、提交答辩状对开庭审理质效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提交答辩状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提交答辩状的现状透视
        一、提交答辩状的立法状况
        二、提交答辩状的实践现状
    第二节 不提交答辩状的原因
        一、提交答辩状的相关规定缺乏目的性和刚性
        二、法院对不提交答辩状行为的普遍放任
        三、被告实施诉讼行为的能力有限
        四、被告或其诉讼代理人的“策略”滥施
        五、其他原因
    第三节 不提交答辩状的弊害
        一、开庭之前难以形成和固定案件事实的争点
        二、当事人在开庭之前难以充分地交换证据
        三、庭审的质效难以提升
        四、庭前难以促进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
第三章 提交答辩状的域外考察与借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被告答辩立法例的考察
        一、英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
        二、美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被告答辩立法例的考察
        一、德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
        二、日本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答辩状规则的比较与借鉴
        一、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共性
        二、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差异
        三、提交答辩状域外规则的借鉴
第四章 民事诉讼中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构建
    第一节 建立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必要性
        二、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可行性
    第二节 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具体内容
        一、答辩状的内容和形式
        二、提交答辩状的期限及期间耽误与顺延
        三、提交答辩状的法律效力
        四、逾期答辩的法律后果
        五、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之例外
    第三节 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之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
        二、合理定位开庭审理的模式
        三、确立禁反言规则
        四、明确法官对被告提交答辩状的释明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普通程序中的答辩失权[J]. 曹志勋.  中外法学. 2014(02)
[2]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审理程序对接的功能性反思与建构——从比较法的视野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J]. 毕玉谦.  比较法研究. 2012(05)
[3]公民诉讼理念之重建[J]. 张津.  中国市场. 2007(52)
[4]平衡与融合——解读法官释明制度[J]. 杜丹.  当代法学. 2006(06)
[5]民事诉讼起诉要件与诉讼系属之间关系的定位[J]. 毕玉谦.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6]论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J]. 肖良平.  求索. 2006(01)
[7]民事被告答辩制度的实证分析[J]. 张世全.  现代法学. 2005(04)
[8]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李浩.  政法论坛. 2004(04)
[9]答辩失权之建构[J]. 杨光.  政法学刊. 2004(01)
[10]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法律性质[J]. 谷现海,周黄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本文编号:3094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094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