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审判组织作为审判权运行的载体,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审判长负责制改革则是审判组织改革的关键点。审判长负责制是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对审判权的运行方式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实现司法裁判的职业化、专业化。作为整个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逻辑起点,首先要明确的是审判长负责制有着合法正当的权力来源和现实动力,审判长有负责的权力基础;既然审判长有权进行负责,那么审判长权力如何运行就是需要进行研究和完善的课题了,审判长如何选任,审判长权力、团队及其独立性如何运行和体现,都是需要进行细致探讨。除了审判长本身有权、用权需要进行保障、规范外,在司法体系内部也有各种制度来保障审判长负责制的运行,法官员额制是从人员方面进行保障,司法公开制则是从知情权和监督权方面进行推动,而干预登记制是向司法内部人员的干预行为敲响了警钟。任何权力的运行都是需要监督和追责的,审判权也不例外,审判长负责制同样需要监督和追责的程序,只是审判长的责任类型和责任分配需要进行细化,追责标准也不能苛刻,要保持谦抑,同时面对审判长的追责流程应该更加专业和严密。世上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此次审判长房在做广告就存在地方支持减弱、审判团队固化等问题,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完善改革措施,相信审判长负责制改革可以更顺畅的推进下去。
【关键词】:审判长 合议庭 司法改革 法官遴选 审判委员会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审判长负责制实践概况8-12
- 一、审判长内涵界定8
- 二、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现实动力8-10
- (一) 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必要性动力9
- (二) 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可行性动力9-10
- 三、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总体特征10-12
- (一) 方案更加体系化10
- (二) 计划更加周密性10-11
- (三) 改革更具创新性11-12
- 第二章 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运行12-22
- 一、审判长的选任运行12-15
- (一) 扩大遴选范围12-13
- (二) 严格遴选标准13-14
- (三) 健全遴选程序14-15
- 二、审判长的权力运行15-16
- (一) 独立裁判权15
- (二) 流程主导权15-16
- (三) 文书签发权16
- 三、审判长的团队运行16-18
- (一) 法官17
- (二) 审判辅助人员17-18
- (三) 司法行政人员18
- 四、审判长的独立运行18-22
- (一) 与院庭长关系18-19
- (二) 与审判委员会关系19-20
- (三) 与审判长联席会关系20-22
- 第三章 审判长负责制的保障22-26
- 一、法官员额制22-23
- (一) 科学配置员额22
- (二) 确定员额比例22
- (三) 完善员额管理22-23
- 二、司法公开制23-24
- (一) 司法公开平台23
- (二) 司法公开手段23
- (三) 司法公开成效23-24
- 三、干预登记制24-26
- (一) 内外联动相衔接24
- (二) 追责程序相递进24-25
- (三) 记录人员享保障25-26
- 第四章 审判长负责制的责任追究26-30
- 一、承担责任类型化26-27
- (一) 刑事责任26
- (二) 行政责任26
- (三) 国家赔偿责任26-27
- (四) 责任分配27
- 二、追责标准谦抑性27-28
- (一) 可行性的谦抑27
- (二) 认识性的谦抑27-28
- (三) 职务性的谦抑28
- 三、追责流程专业化28-30
- (一) 追责主体专业化28
- (二) 追责程序专业化28-30
- 第五章 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反思与进路30-34
- 一、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反思30-31
- (一) 地方支持减弱30
- (二) 审判团队固化30
- (三) 对外宣传不畅30-31
- (四) 法官素质欠缺31
- 二、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的进路31-34
- (一) 明确审判长任期31
- (二) 固定审判长岗位31
- (三) 共同汇报参审案件31-32
- (四) 开展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良性互动32
- (五) 完善审判长负责制的法律法规32-34
- 结语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刚;论审判委员会的职能[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2 陈建平;徐英荣;;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之合理性质疑[J];法学;2006年07期
3 黎军;;审判委员会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刘占魁;邓楠;;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连峰;邝希聪;;审判委员会机制探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冉艳波;钱涛;;试论审判委员会的存废——以其职能的应然与实然为视角[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张毅;;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探讨审判委员会的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8 陈新美;;设立审判委员会办事机构研究[J];法治论坛;2010年02期
9 ;如何开好审判委员会[J];人民司法;1985年11期
10 ;审判委员会应认真履行职责[J];人民司法;198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健;;审判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与未来——兼谈董必武有关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2 林晓瑜;;夹缝中的变革:审判委员会放权改革路径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云霞;;律师应列席审判委员会[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黎军;;试论审判委员会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远山;;论审判委员会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建明;;浅谈审判委员会的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宇;;功能转向:从“个案把关”到“裁量示范”——审判委员会案件讨论制度的技术化改造[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8 白书文;王玲;;完善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职能,确保办案质量[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左卫民;周长军;吴卫军;;法院内部权力结构论[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杨铭;梁展欣;;当前审委会改革中的六大盲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军;审判委员会 路在何方[N];学习时报;2000年
2 通讯员 吕国清;赵县法院成立业务指导委员会 推动审判委员会改革[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朱来宽;宿城法院 积极推行审判委员会改革[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柴学伟;完善审判委员会组织机构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江西省宜黄县法院 彭春英;审判委员会制度待完善[N];法制日报;2001年
6 侯文学;欣闻审判委员会上“前台”[N];法制日报;2003年
7 赫建军;审判委员会和法院也有回避的必要[N];检察日报;2004年
8 范永泉;如何强化审判委员会职能[N];江苏经济报;2003年
9 戴爱生 赵笳 沈峥嵘;我省法院全面启动审判委员会改革[N];新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张薇;贵阳市中院设立专业审判委员会[N];贵阳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静;审判委员会运作现状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波;审判委员会保留论[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世利;论专业审判委员会[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杨相国;论我国审判委员会运作模式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7年
5 安娟霞;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改革模式与基本路径[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炳辰;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曹祯;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世锋;论审判委员会的废除[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审判长负责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