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审判权消极性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02:45
  刑事审判权作为司法审判中的重要权力,是一种国家权力,权力有其天然的扩张性,尤其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权力的侵害性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权力的行使必须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得到明确的规范与限制,与行政权作为一种积极主动性的权力不同,审判权的启动应当具有天然的被动性,尤其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因为在刑事审判中对人权保障的要求更高,刑事审判权无论是在实体上或程序上都应当保持谦抑性与消极性,其行使应该更具有规范性,而规范性的前提是规范的确定性,只有实体与程序的确定性才能保证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在明确的界限中,才能有效规制刑事审判权,使其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保持消极性与谦抑性,防止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实现诉讼正义。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分离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等无不要求刑事审判权的行使保持消极性,然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存在诸多刑事审判权不消极的现象,如庭审中刑事审判主体对证据的调查、刑事审判主体主动更改起诉罪名或更换当事人、审判监督程序等方面,刑事审判权的启动程序简单,有关程序的不公开性使刑事审判权的运行难受约束,究其原因出现在制度设计、实体和程序立法规制等方面,刑事审判权的主动行使损害了司法权威,当事...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刑事审判权消极性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审判权之消极性理论分析
        1.分权制衡理论
        2.诉讼正义理论
        3.诉讼效益理论
    (二)刑事审判权消极性的应然制度保障
        1.不告不理原则
        2.控审分离原则
        3.上诉不加刑原则
二、我国违背刑事审判权消极性的制度和实践表现
    (一)一审中刑事审判权的追诉性倾向明显
        1.刑事审判主体对起诉罪名的变更存在任意性
        2.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任意性明显
    (二)二审中刑事审判权存在纠问性特征
    (三)审判监督程序中刑事审判主体主动提起再审
三、克服我国违背刑事审判权消极性的具体建议
    (一)解决一审程序中控审不分的问题
        1.对一审法院的罪名变更进行严格限制
        2.对一审中法官庭外证据调查行为进行限制
    (二)对二审中的全面审查范围进行限制
    (三)对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的权力进行严格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诉讼中“审辩冲突”现象研究[J]. 梅俊广.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01)
[2]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改革[J]. 张能全.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0)
[3]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内涵与实现途径[J]. 张建伟.  中外法学. 2015(04)
[4]我国法官量刑裁量权规范化运行之路径探析[J]. 王刚,何剑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调查证据正当性论纲[J]. 林铁军.  法治研究. 2012(01)
[6]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权”的思考[J]. 冉军.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7]论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的缺陷[J]. 林尤鹏.  肇庆学院学报. 2008(03)
[8]试论建立公诉变更制度的必要性[J]. 李志美.  宿州学院学报. 2008(02)
[9]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益[J]. 肖庆华.  消费导刊. 2008(07)
[10]从治罪到维权: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重构[J]. 谢佑平,江涌.  江海学刊. 2007(03)

博士论文
[1]司法权力论[D]. 章安邦.吉林大学 2017
[2]人民法院审判权运行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研究[D]. 刘思齐.吉林大学 2016
[3]刑事诉讼契约论[D]. 吴月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D]. 吴仕春.西南政法大学 2016
[5]审判中立论[D]. 刘中欣.中国政法大学 2011
[6]刑事审判价值论[D]. 杜宝庆.重庆大学 2008
[7]刑事程序价值论[D]. 刘晓兵.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法官庭外调查制度实证研究[D]. 叶灵敏.西南政法大学 2014
[2]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关系论[D]. 杨浩.兰州大学 2011
[3]论刑事控审分离原则[D]. 刘博.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0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80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