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4-25 20:16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权保障理念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和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案件,一些冤假错案的浮出水面更是引起了大众的讨论和思考,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更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尤其是被告方,一直处于诉讼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我国目前的立法中存在着辩护制度和代理制度,但是实践证明,这两种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这一基本需求。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自2012年进行大规模修改以后,目前该部法律中有大约20个1条文作出了“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监护人、近亲属、法定代理人等可以为当事人提供诸如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代为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各类诉讼协助”这样的规定。这些条文虽然没有完全确立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但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制度雏形。虽然实践操作中,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近亲属等人一直在为当事人提供各种诉讼协助,导致有些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单独确立这样一项新的制度。但是这些条文毕竟是分散的、笼统的、不完整的,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容易被混淆、被忽视,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并不能完全的得到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口号并拉开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序幕,再次强调人权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在新的战略指导下,上述二十条条文的实践效果如何?立法中是否有确立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是否具备确立该制度的有利条件?这些都是学界正在讨论的问题,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阐释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基本概念、介绍该制度的基本内容、历史渊源以及与我国已有的相关诉讼制度相对比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紧接着通过介绍域外“刑事辅佐人”制度相关情况,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从他们的刑事辅佐制度中汲取对我国构建该制度的有益经验,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几点设想,主要是从立法上、内容上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概述和历史渊源,以及该制度与现有的其他相关制度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节是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概述,主要介绍了相关概念的定位、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具体内容。在第二节中,介绍了该制度的历史渊源,从清末时期到民国时期。第三节是第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了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辩护、代理制度,与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刑事辅助人与证人、鉴定人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该制度与已有的制度并不是相同的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条件。第一节是介绍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支撑,本文认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权司法保障、诉讼文明理论、吸收不满和司法公正、诉讼效率等理论。在实践要求这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刑事诉讼的不同诉讼程序来阐述的,因为刑事诉讼程序主要有普通程序和特别程序这两大类,本文从这两种程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必要性。第二节则是介绍了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可行性主要是从国内立法提供法律基础、域外立法提供经验借鉴、司法改革提供政策支撑、伦理纲常提供文化基础以及现实案例的实践经验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第三章的内容是介绍了域外的刑事辅佐制度以及该制度对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借鉴和启示。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台湾地区的刑事辅佐制度的内容。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刑事辅佐制度。第三节则是通过总结分析域外制度的特点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得出一些经验借鉴。第四章是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几点设想。第一节介绍了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第二节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个人理解,提出了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几点设想。第三节作为前面两节内容的补充,主要是在介绍该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配套机制建设,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辩护、代理制度的有效衔接和是否引入职业化辅助人的思考,以及如何保障刑事辅助人的经济利益等问题。
【关键词】:刑事辅助人 诉讼文明 人权保障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导言12-21
  • 一、选题背景: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12-14
  • 二、研究的价值14-15
  • 三、文献综述15-18
  • 四、研究方法18-19
  • 五、论文结构19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9-21
  • 第一章 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概述21-31
  • 第一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基本内涵21-22
  •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基本概念21-22
  •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基本内容22
  • 第二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历史渊源22-24
  •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刑事辅佐制度概况22-23
  •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清末、民国时期“刑事辅佐制度”的对比23-24
  • 第三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对比24-31
  •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辩护、代理制度24-26
  •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26-28
  • 三、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28-29
  • 四、刑事辅助人与证人、鉴定人29-31
  • 第二章 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44
  • 第一节 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必要性31-38
  • 一、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理论基础31-35
  • 二、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实践要求35-38
  • 第二节 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可行性38-44
  • 一、国内立法提供法律基础38-39
  • 二、域外立法提供经验借鉴39
  • 三、司法改革提供政策支撑39-40
  • 四、伦理纲常提供文化基础40
  • 五、现有案例当事人家属的辅助实践经验40-44
  •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的经验借鉴44-49
  • 第一节 台湾地区刑事辅佐制度44-46
  • 一、台湾地区刑事辅佐制度的内容44
  • 二、台湾地区刑事辅佐制度的特点44-46
  • 第二节 德、日刑事辅佐制度46-47
  • 一、德、日刑事辅佐制度的内容46-47
  • 二、德、日刑事辅佐制度的特点47
  • 第三节 域外制度对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借鉴47-49
  • 一、制度设置的目的47
  • 二、刑事辅助人和辅助对象的范围47-48
  • 三、辅助人的行为效力48-49
  • 第四章 我国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设想49-57
  • 第一节 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49-50
  • 第二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具体内容构建50-54
  • 一、确立刑事辅助人的概念和地位50-51
  • 二、规定刑事辅助人的条件和产生方式51-52
  • 三、细化刑事辅助人的权利与义务52-53
  • 四、明确辅助对象的范围53-54
  • 第三节 构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配套机制54-57
  • 一、做好与辩护、代理制度的有效衔接54-55
  • 二、是否引入“职业化辅助人”的思考55-56
  • 三、关于保护刑事辅助人的经济利益的思考56-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63
  • 后记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颖婕;;为诉讼当事人送上亲民曲[J];上海人大月刊;2009年03期

2 廖燕谋;诉讼当事人须向法院交付哪些费用[J];农家顾问;2002年07期

3 熊志海;;刑事诉讼当事人作为证据的相关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殷勇;;诉讼当事人多轮谈判的和解模型[J];商场现代化;2011年21期

5 翁子明;经济诉讼当事人作伪证的司法对策[J];人民司法;1991年02期

6 杜尔莉;要正确确定主管部门作为诉讼当事人[J];人民司法;1992年04期

7 郭德方;论企业主管部门作为诉讼当事人的条件及责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8 熊志海;熊硕真;;诉讼当事人作为证据的权利义务及程序保障[J];社科纵横;2006年09期

9 赵安灵;;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刑事诉讼当事人救助制度构建[J];中国检察官;2009年03期

10 颜明;;亚当·斯密“论司法开支”[J];中国审判;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静波;;诉讼当事人和解(诉讼)决策的理论综述[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应国;安徽宿松:向诉讼当事人发转换程序裁定书[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记者 杨树明 茶莹;新平诉讼当事人信息采集显功效[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记者 薛子进;还诉讼当事人知情权[N];法制日报;2000年

4 龚红卫 李林;安检存在问题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13年

5 记者 卓上雄 通讯员 黄叶华;速裁案件3个工作日审结[N];海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相东 聂长林;让诉讼当事人留下舒心的微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7 记者 王逸吟;北京法院全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N];光明日报;2014年

8 秦勤 邓辉;设立司法救助专项资金[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法院 易继华;司法为民的三种解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卫平;诉讼当事人地位更明确[N];法制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宁;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江春;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宋猛;物业诉讼当事人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