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举报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发布时间:2021-07-22 23:41
当前,举报制度在我国行政领域被广泛运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之一,现代行政亦受此影响,高效的执法有赖于对执法信息的充分掌握。而调动起社会公众力量的举报制度能够使行政机关较为快速地获得针对性较强、有用的执法信息,为行政机关提供执法的便利。但是,与法律广泛地设置举报所不相匹配的是,举报人能否就行政机关在举报中的行为要求诉讼救济,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举报人在行政诉讼中地位的不明朗,加之因激励需要而被频繁运用的举报奖励机制,甚至催生了举报人利用举报制度谋取私人利益的活动,偏离举报制度设立的初衷。因此,举报制度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它所带来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举报制度,“举报”及与其相关的语词在各类法律文件中频繁出现,举报与检举、信访等概念之间存在相关联之处,举报与投诉的关系也有待廓清。这些都对认定举报人的原告资格造成了困难。同时,如何认定举报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观点不一,争议众多。虽然在2018年,相关司法解释对举报人的原告资格进行了回应,但是这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反而放大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的缺陷。正...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举报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相关现状
一、举报概念的界定情况
(一)从实质角度界定行政举报
(二)举报和投诉的辨析
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
(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
(二)“保护规范理论适用”说
第二章 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方式理论检视
一、“利害关系”标准下的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
(一)“利害关系”标准的形成
(二)“利害关系”标准的运用范围
(三)合法权益要件的判断
(四)因果关系要件的判断
(五)我国在“利害关系”标准运用上的缺陷
(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的失灵
二、保护规范理论运用于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
(一)德国公权理论:保护规范理论产生的基础
(二)德、日保护规范理论的发展
(三)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
三、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模式选择
(一)对保护规范理论应做中国式解读
(二)对“保护规范理论适用”说的反思
第三章 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类型化分析
一、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类型化标准
(一)举报程序中行政机关行为的四阶段
(二)举报受理与行政处罚立案的区别
二、针对不予受理决定起诉时具有原告资格
(一)举报权属于合法权益
(二)举报人与不予受理决定有利害关系
三、针对举报处理行为的原告资格有不同情况
(一)公益性举报人对举报处理行为不具有原告资格
(二)自益性举报人对举报处理行为不一定具有原告资格
四、针对举报答复行为的原告资格应予以承认
五、针对举报奖励行为起诉时具有原告资格
六、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观公权利与原告主体资格——保护规范理论的中国式表述与运用[J]. 耿宝建. 行政法学研究. 2020(02)
[2]有理由排斥保护规范理论吗?[J]. 王天华. 行政法学研究. 2020(02)
[3]保护规范理论适用批判论[J]. 成协中. 中外法学. 2020(01)
[4]主观公权利的观念与保护规范理论的构造[J]. 王天华. 政法论坛. 2020(01)
[5]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与问题——基于最高法院裁判的观察[J]. 何天文. 交大法学. 2019(04)
[6]行政举报案件中原告资格认定的构造[J]. 伏创宇. 中国法学. 2019(05)
[7]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J]. 章剑生. 中国法学. 2019(04)
[8]原告资格从“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与影响——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评析[J]. 赵宏. 交大法学. 2019(02)
[9]举报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J]. 彭涛.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2)
[10]举报投诉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探讨——兼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断方法[J]. 霍振宇. 法律适用. 2019(06)
本文编号:3298135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举报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相关现状
一、举报概念的界定情况
(一)从实质角度界定行政举报
(二)举报和投诉的辨析
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
(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
(二)“保护规范理论适用”说
第二章 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方式理论检视
一、“利害关系”标准下的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
(一)“利害关系”标准的形成
(二)“利害关系”标准的运用范围
(三)合法权益要件的判断
(四)因果关系要件的判断
(五)我国在“利害关系”标准运用上的缺陷
(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的失灵
二、保护规范理论运用于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
(一)德国公权理论:保护规范理论产生的基础
(二)德、日保护规范理论的发展
(三)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
三、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模式选择
(一)对保护规范理论应做中国式解读
(二)对“保护规范理论适用”说的反思
第三章 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类型化分析
一、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类型化标准
(一)举报程序中行政机关行为的四阶段
(二)举报受理与行政处罚立案的区别
二、针对不予受理决定起诉时具有原告资格
(一)举报权属于合法权益
(二)举报人与不予受理决定有利害关系
三、针对举报处理行为的原告资格有不同情况
(一)公益性举报人对举报处理行为不具有原告资格
(二)自益性举报人对举报处理行为不一定具有原告资格
四、针对举报答复行为的原告资格应予以承认
五、针对举报奖励行为起诉时具有原告资格
六、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观公权利与原告主体资格——保护规范理论的中国式表述与运用[J]. 耿宝建. 行政法学研究. 2020(02)
[2]有理由排斥保护规范理论吗?[J]. 王天华. 行政法学研究. 2020(02)
[3]保护规范理论适用批判论[J]. 成协中. 中外法学. 2020(01)
[4]主观公权利的观念与保护规范理论的构造[J]. 王天华. 政法论坛. 2020(01)
[5]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与问题——基于最高法院裁判的观察[J]. 何天文. 交大法学. 2019(04)
[6]行政举报案件中原告资格认定的构造[J]. 伏创宇. 中国法学. 2019(05)
[7]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J]. 章剑生. 中国法学. 2019(04)
[8]原告资格从“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与影响——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评析[J]. 赵宏. 交大法学. 2019(02)
[9]举报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J]. 彭涛.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2)
[10]举报投诉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探讨——兼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断方法[J]. 霍振宇. 法律适用. 2019(06)
本文编号:3298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9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