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诱惑侦查的应用规制
发布时间:2021-07-27 05: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犯罪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贩卖毒品、贿赂犯罪、伪造货币、网络犯罪等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以及高超的反侦查手段,传统的侦查措施往往束手无策,侦查机关在面对此类案件时处境也非常尴尬。对待这些隐形特征的犯罪,诱惑侦查独有的发现犯罪线索、在犯罪前介入侦查、收集犯罪证据以及控制犯罪分子行动等功效性特征方面往往具有常规侦查手段难以比拟的天然优势。实践证明,国内外侦查机关应对上述高发犯罪态势与特殊犯罪类型的挑战过程中,诱惑侦查被广泛的应用于侦查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侦破案件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法律的明确认可,又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诱惑侦查始终处于“地下”运作的状态,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2012年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但是并没有对诱惑侦查在程序及具体的应用上做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由于这种权利缺乏制约,导致侦查权滥用,侵犯公民的各项权利、诱人犯罪、诱人犯重罪的违法现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研究不当诱惑侦查的现实危害,剖析引起危害的立法层面的因素及探讨解决对策,对于构建科学的诉讼结构,实现刑事诉...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及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案例及其揭示的问题
第一节 荆爱国涉嫌运输毒品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一、基本案情
二、揭示的问题
第二节 谢尔曼诉美国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一、基本案情
二、揭示的问题
第二章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案件范围随意性大宽严不一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三、缺乏权利救济措施
第二节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公安部和最高法的规定
二、地方性规定
第三章 我国诱惑侦查的应用规制
第一节 主体及适用案件范围
一、适用主体
二、适用案件范围
第二节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一、现有观点的介绍及剖析
二、我国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第三节 诱惑侦查的启动条件
一、采用合理怀疑原则
三、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诱惑侦查的监督
一、各国的监督状况
二、适合我国的监督方式
第五节 违法诱惑侦查的救济措施
一、各国的救济措施
二、我国救济措施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输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J]. 聂慧萍,黄福涛.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8)
[2]论诱惑侦查的存在问题及其规范与制约[J]. 管军,王江华.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8(02)
[3]浅析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的合法化[J]. 刘长玲,朱青.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4]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阴谋犯[J]. 林亚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04)
[5]论诱惑侦查[J]. 袁春鹃. 政法论丛. 2003(02)
[6]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J]. 吴宏耀. 人民检察. 2001(02)
[7]诱惑侦查之合法性分析[J]. 马滔.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05)
本文编号:3305198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及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案例及其揭示的问题
第一节 荆爱国涉嫌运输毒品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一、基本案情
二、揭示的问题
第二节 谢尔曼诉美国案及其揭示的问题
一、基本案情
二、揭示的问题
第二章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案件范围随意性大宽严不一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三、缺乏权利救济措施
第二节 我国既往诱惑侦查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公安部和最高法的规定
二、地方性规定
第三章 我国诱惑侦查的应用规制
第一节 主体及适用案件范围
一、适用主体
二、适用案件范围
第二节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一、现有观点的介绍及剖析
二、我国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第三节 诱惑侦查的启动条件
一、采用合理怀疑原则
三、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诱惑侦查的监督
一、各国的监督状况
二、适合我国的监督方式
第五节 违法诱惑侦查的救济措施
一、各国的救济措施
二、我国救济措施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输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J]. 聂慧萍,黄福涛.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8)
[2]论诱惑侦查的存在问题及其规范与制约[J]. 管军,王江华.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8(02)
[3]浅析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的合法化[J]. 刘长玲,朱青.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4]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阴谋犯[J]. 林亚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04)
[5]论诱惑侦查[J]. 袁春鹃. 政法论丛. 2003(02)
[6]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J]. 吴宏耀. 人民检察. 2001(02)
[7]诱惑侦查之合法性分析[J]. 马滔.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05)
本文编号:3305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0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