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上诉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7:39
  从法学理论研究领域来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出现及确立的时间较晚,这与体现英美法系特色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三大诉讼法领域,该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系国家,法律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最为相似,依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仍不能明确得出我国已完全建立该原则的结论。但在实务中,已有法院法官在裁判文书中直接引用该原则的案例,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务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核心是约束上诉审裁判者的裁判范围,国外诉讼法在建立该原则的同时,也同时建立了上诉利益作为上诉条件、附带上诉等配套制度,发挥了良好的裁判效果。本文可分为4个独立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论述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相关内容。本部分通过梳理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衍生历史,发现其由罗马法中的上诉共通性原则发展而来,其实质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适用问题。并发现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三大诉讼法中的概括性范畴,其在国内外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均有体现。另外,本部分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领域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如何定义、“不利益”的含义及识别标准及识别范围。简单来讲,所谓禁止不利益变更原...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概述
    第一节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衍生简史
    第二节 跨学科比较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一、国内外刑事诉讼法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体现
        二、国内外行政诉讼法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体现
    第三节 民事诉讼领域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一、民事诉讼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含义
        二、该原则中的“不利益”的内涵及囊括范围
        三、该原则中的“不利益”的识别标准
第二章 民事上诉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域外立法例及法理依据.
    第一节 民事上诉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域外考察
        一、德国的立法例及评述
        二、法国的立法例及评述
        三、日本的立法例及评述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及评述
    第二节 域外民事诉讼领域确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法理依据
        一、处分权主义
        二、程序正义
第三章 我国民诉法是否已建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争鸣及基于相关案例的评析
    第一节 我国民诉法是否已建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争鸣和评述
    第二节 基于相关案例的评析
第四章 我国民诉制度引进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立法构想
    第一节 我国引进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合理性
    第二节 我国引进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立法建议
        一、立法规定应向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定义靠拢
        二、民事上诉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
        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架构安排建议
    第三节 引进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配套制度建设
        一、上诉利益作为民事上诉条件
        二、建立附带上诉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论“电梯劝阻吸烟案”的法律适用[J]. 张家勇.  法治研究. 2018(02)
[2]民事诉讼法理背景下的虚假诉讼规制——以《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适用为中心[J]. 吴泽勇.  交大法学. 2017(02)
[3]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正名论[J]. 林轲亮.  河北法学. 2011(07)
[4]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 郝振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5]论民事诉讼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立法确认的困境[J]. 华小鹏.  现代法学. 2009(03)
[6]“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若干问题研究[J]. 廖中洪.  现代法学. 2009(01)
[7]大陆法系附带上诉制度研究——兼论我国附带上诉合法要件的构建[J]. 郑世保.  现代法学. 2008(04)
[8]民事上诉审程序中的利益变动[J]. 邱星美,唐玉富.  法学研究. 2006(06)
[9]论民事上诉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 尹勃,张雪萍.  河北法学. 2006(02)
[10]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 孙邦清.  法学杂志. 2000(01)

硕士论文
[1]论民事上诉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D]. 孙瑞云.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3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