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行政诉讼原告适格判定的两种进路

发布时间:2021-08-11 23:10
  作为行政诉权要件之一,原告适格之正确判定攸关诉讼程序的有序推进。对原告适格的判定主要存在两种进路:宏观判定进路基于一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定位为主观公权利保护抑或客观法秩序维持之不同,分别探讨原告适格的范围;微观判定进路则以解读立法中的原告适格条款为中心,从主观公权利是否存在、原告对主观公权利受损之主张需达致何种证明程度来刻画原告适格的边界。两种进路在我国之运用尚存缺憾:运用宏观判定进路时,极易忽略客观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运用微观判定进路时,未能界定原告对"主观公权利受损"的证明程度。为此,应在全面认识二者的基础上寻求化解之策。将两种判定进路的应然关系定位于"先宏观后微观"的协作关系,可有效化解单一进路下的尴尬,既有助于扭转客观诉讼原告适格问题被长期忽视的局面,也避免了对"主观公权利受损"作无谓解读。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宏观判定进路:行政诉讼制度之功能定位与原告适格
    (一)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定位:“救济”抑或“监督”
        1.以“救济”为中心的主观公权利保护模式
        2.以“监督”为取向的客观法秩序维持模式
    (二)“权益”释义学:主观公权利保护模式下的原告适格
    (三)法定例外情形:客观法秩序维持模式下的原告适格
三、微观判定进路:“主观公权利受损”之解读与原告适格
    (一)主观公权利及其判断依据——保护规范理论
        1.主观公权利之界定及形成机理
        2.保护规范理论的学术史梳理
        3.新保护规范理论下的主观公权利判断
    (二)“主观公权利受损”的证明程度:可能性理论
四、协作之道:两种判定进路的应然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一)单一进路面临的尴尬及其突围
    (二)两种进路相协作的现实意义
        1.扭转客观诉讼原告适格问题被长期忽视的局面
        2.避免对“主观公权利受损”作无谓解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J]. 赵宏.  法学家. 2019(02)
[2]新旧保护规范论[J]. 哈特穆特·鲍尔,王世杰.  财经法学. 2019(01)
[3]构建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机制[J]. 刘艺.  法学研究. 2018(03)
[4]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J]. 陈鹏.  中外法学. 2017(05)
[5]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诉的利益[J]. 王贵松.  比较法研究. 2017(02)
[6]公物利用性质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利益属性对应权利(力)性质的分析[J]. 梁君瑜.  东方法学. 2016(03)
[7]概括主义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种法解释路径的备忘录[J]. 朱芒.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6)
[8]论我国行政诉讼构造:“主观诉讼”抑或“客观诉讼”?[J]. 薛刚凌,杨欣.  行政法学研究. 2013(04)
[9]行政诉讼中原告的“合法权益”——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1989—2011年)为例[J]. 姚斌.  行政法学研究. 2013(02)
[10]中国行政诉讼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林莉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337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37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