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22:57
  长期以来,理论偏重于客观证明责任及其分配的研究,忽视具体证明活动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律的研究,过于注重逻辑思辨的严密性而忽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技术运用。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的固化导致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承担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证据提出与证明。法官只知道“谁主张、谁举证”,没有意识到在一定情景下会出现“谁反对、谁举证”。1本文所指的举证责任,是指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应当提供证据进行证明,否则承担该主张不能成立的不利后果。此概念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主观举证责任,因为后者依附于客观证明责任之上,就某一特定的主要事实,由起诉开始至审理终结,一直都由同一方当事人承担,且适用与客观证明责任相同的单一的证明标准。在此规范结构下,举证的必要是一种“事实的状态”,并没有“规范上的意义”,其主要关注“证明的结果”而非“证明的过程”。本文对举证责任的界定,渗入了时间的要素,会随着程序的进行以及对方当事人是否已尽到前阶段的举证责任而发生变化。所以,本文研究的举证责任,一方面重在规制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行为责任,另一方面在于使主张事实争点内容的特定具体化,促进审理的效率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所言的举证责任分配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的意义
    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创新
第一章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概述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 大陆法系的举证责任
        (二) 英美法系的举证责任
        (三) 我国的举证责任
        (四) 举证责任概念探析
    二、举证责任分配概述
        (一) 举证责任分配的概念
        (二) 举证责任分配的依据
        (三) 举证责任分配的重要学说
    三、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基本理论
        (一)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含义
        (二)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要素与结构
        (三)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形态
        (四)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价值
第二章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基本构成
    一、举证责任的前提:主张
        (一) 主张的界定
        (二) 主张的分类
        (三) 主张的形态
        (四) 主张的规则
    二、举证责任的对象:争点
        (一) 争点的界定
        (二) 争点的识别
        (三) 争点的特性
    三、举证责任的履行:举证方式
        (一) 提供证据与说明
        (二) 说服与论证
        (三) 论证的方法
        (四) 毋庸举证的事实
    四、举证责任分配的尺度:证明标准
        (一)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证明标准
        (二) 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证明标准
        (三) 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分配的联接
    五、举证责任分配的程序控制:法官释明
        (一) 法官释明概述
        (二) 法官释明与举证责任分配
        (三) 法官释明在举证责任分配中的运用
第三章 举证责任分配的程序设计
    一、审前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总目标的确立
        (一) 原被告对立主张的确立程序
        (二) 原被告对立主张确立的方式和效力
    二、庭审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运作
        (一)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程序设计
        (二) 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程序设计
        (三) 举证责任分配程序的具体问题应用
        (四) 违反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救济程序
第四章 举证责任分配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规则
    一、刑事诉讼中影响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主要原则
        (一) 疑罪从轻
        (二) 无罪推定
        (三) 沉默权
    二、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中证明标准的特殊性
        (一) 定罪事实的证明标准
        (二) 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
    三、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程序特点
第五章 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构建
    一、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二、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构建和立法设计
        (一) 举证责任概念的立法界定
        (二) 主张和争点规则的构建
        (三) 证明标准体系的完善
        (四) 举证责任分配程序性规则的设计
    三、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保障机制
        (一) 相关诉讼原则的确立
        (二) 配套诉讼制度的充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胡学军.  法学家. 2012(02)
[2]民事案件事实争点释明模式建构[J]. 黄湧.  人民司法. 2011(15)
[3]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J]. 李浩.  法学家. 2011(03)
[4]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J]. 张心恬,王文军,陈蔚如.  政治与法律. 2011(06)
[5]解读无人领会的语言——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评析[J]. 胡学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3)
[6]论量刑证明[J]. 闵春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1)
[7]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 霍海红.  北大法律评论. 2010(02)
[8]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J]. 占善刚.  中国法学. 2010(03)
[9]论美国法上的证明责任——以诉讼程序为视角[J]. 刘哲玮.  当代法学. 2010(03)
[10]论量刑程序中的证明标准[J]. 汪贻飞.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04)

博士论文
[1]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 赵泽君.西南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35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35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