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0 19:29
城市化作为人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并发挥着载体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累积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呈现不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并以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城市化明显超前于人口城市化,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虚假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两栖人口"双重占地等现象最为明显。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如何认识其演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现实课题,也是迫切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科学问题。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相互耦合的演化过程,既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又具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因此,有必要借助地理学综合集成的思想,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解析与综合、表象与机理等多重视角,对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时空格局、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不仅在探索人口-土地城市化一般过程和耦合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人口城市化进程调控、遏制...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期
1.1.2 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现象突出
1.1.3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亟待深化
1.1.4 江苏省内部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显著
1.2 概念界定
1.2.1 人口城市化
1.2.2 土地城市化
1.2.3 人口-土地城市化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4.1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研究
1.4.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研究
1.4.3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机理研究
1.4.4 人口-土地城市化调控对策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1.6.1 资料来源
1.6.2 统一行政区划
1.6.3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数据说明
1.6.4 遥感影像数据说明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人口城市化相关研究
2.1.1 西方国家早期的人口城市化研究
2.1.2 当前人口城市化研究焦点
2.1.3 国内人口城市化研究取得的成果
2.2 土地城市化相关研究
2.2.1 国外土地非农化的研究概况
2.2.2 当前土地城市化研究的焦点
2.2.3 国内关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
2.3 人口-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
2.3.1 对立统一关系
2.3.2 发展快慢关系
2.3.3 演化协调关系
2.4 耦合研究中的理论与模型
2.4.1 城市化系统理论
2.4.2 非线性系统模型
2.5 研究进展简要评述
第3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
3.1 人口城市化演化格局
3.1.1 建国以来江苏省人口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3.1.2 人口城市化演化特征
3.2 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
3.2.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土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3.2.2 土地城市化演化特征
3.3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的空间格局
3.3.1 基于客讷尔密度的人口-土地城市化时空演化分析
3.3.2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空间分异特征
第4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
4.1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过程研究
4.1.1 人口-土地城市化表现为Logistic曲线形式
4.1.2 人口-土地城市化的Logistic曲线及其阶段划分
4.2 基于异速生长模型的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分析
4.2.1 异速生长模型
4.2.2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异速生长模型构建
4.2.3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异速生长系数
4.3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的区域差异
4.3.1 江苏省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4.3.2 县级尺度的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分析
第5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机理
5.1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作用关系研究
5.1.1 人口-土地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
5.1.2 基于方差贡献率的作用关系检验
5.1.3 基于AR模型的作用关系评价
5.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驱动力分析
5.2.1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驱动力
5.2.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驱动力分析
5.2.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驱动力差异
5.3 江苏省典型地区的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研究
5.3.1 工业化初级阶段:宿迁
5.3.2 工业化中级阶段:南通
5.3.3 工业化高级阶段:常州
5.3.4 发达经济阶段:苏州
5.4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模式与机理研究
5.4.1 基于区域差异的耦合发展模式归纳
5.4.2 欠发达地区耦合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析
5.4.3 发达地区耦合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析
5.4.4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内在机理研究
第6章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调控策略
6.1 总体调控措施
6.1.1 人口城市化调控
6.1.2 土地城市化调控
6.1.3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统筹协调
6.2 不同耦合模式地区调控措施
6.2.1 土地城市化过度超前型地区调控措施
6.2.2 土地城市化超前型地区调控措施
6.2.3 人口-土地城市化同步型地区调控措施
6.2.4 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地区调控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2、发表论文
3、参编书目
4、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J]. 马永春.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02)
[2]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J]. 江智华. 北方经济. 2013(01)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分析[J]. 黄燕芬,丁力. 河北学刊. 2013(01)
[4]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与土地粗放利用[J]. 郭志勇,顾乃华. 产经评论. 2012(06)
[5]中国城市化之抉择:初级发展还是科学发展[J]. 杨敏. 探索与争鸣. 2012(11)
[6]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J]. 李培林.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5)
[7]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J]. 李明月,胡竹枝. 城市问题. 2012(04)
[8]无锡城市制造业企业区位调整与苏南模式重组[J]. 袁丰,魏也华,陈雯,郭垚. 地理科学. 2012(04)
[9]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 王桂新. 人口研究. 2012(02)
[10]多经济区域辐射优势叠加城市发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 杨恒.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7)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 刘英群.东北财经大学 2011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 宫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城市用地蔓延的定量表达、机理分析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 冯科.浙江大学 2010
[4]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浙江沿海城市用地时空变化研究[D]. 赵乐.浙江大学 2010
[5]城市用地扩张规律与控制绩效研究[D]. 刘红萍.华中农业大学 2006
[6]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D]. 何念如.复旦大学 2006
[7]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袁丽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5
[8]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 汪冬梅.山东农业大学 2003
[9]土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 张宏斌.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 刘振肖.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4621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期
1.1.2 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现象突出
1.1.3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亟待深化
1.1.4 江苏省内部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显著
1.2 概念界定
1.2.1 人口城市化
1.2.2 土地城市化
1.2.3 人口-土地城市化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4.1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研究
1.4.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研究
1.4.3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机理研究
1.4.4 人口-土地城市化调控对策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1.6.1 资料来源
1.6.2 统一行政区划
1.6.3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数据说明
1.6.4 遥感影像数据说明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人口城市化相关研究
2.1.1 西方国家早期的人口城市化研究
2.1.2 当前人口城市化研究焦点
2.1.3 国内人口城市化研究取得的成果
2.2 土地城市化相关研究
2.2.1 国外土地非农化的研究概况
2.2.2 当前土地城市化研究的焦点
2.2.3 国内关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
2.3 人口-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
2.3.1 对立统一关系
2.3.2 发展快慢关系
2.3.3 演化协调关系
2.4 耦合研究中的理论与模型
2.4.1 城市化系统理论
2.4.2 非线性系统模型
2.5 研究进展简要评述
第3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
3.1 人口城市化演化格局
3.1.1 建国以来江苏省人口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3.1.2 人口城市化演化特征
3.2 土地城市化演化格局
3.2.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土地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3.2.2 土地城市化演化特征
3.3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的空间格局
3.3.1 基于客讷尔密度的人口-土地城市化时空演化分析
3.3.2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空间分异特征
第4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
4.1 人口-土地城市化演化过程研究
4.1.1 人口-土地城市化表现为Logistic曲线形式
4.1.2 人口-土地城市化的Logistic曲线及其阶段划分
4.2 基于异速生长模型的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分析
4.2.1 异速生长模型
4.2.2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异速生长模型构建
4.2.3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异速生长系数
4.3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的区域差异
4.3.1 江苏省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4.3.2 县级尺度的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分析
第5章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机理
5.1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作用关系研究
5.1.1 人口-土地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
5.1.2 基于方差贡献率的作用关系检验
5.1.3 基于AR模型的作用关系评价
5.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驱动力分析
5.2.1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驱动力
5.2.2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驱动力分析
5.2.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驱动力差异
5.3 江苏省典型地区的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研究
5.3.1 工业化初级阶段:宿迁
5.3.2 工业化中级阶段:南通
5.3.3 工业化高级阶段:常州
5.3.4 发达经济阶段:苏州
5.4 江苏省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模式与机理研究
5.4.1 基于区域差异的耦合发展模式归纳
5.4.2 欠发达地区耦合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析
5.4.3 发达地区耦合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析
5.4.4 人口-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内在机理研究
第6章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调控策略
6.1 总体调控措施
6.1.1 人口城市化调控
6.1.2 土地城市化调控
6.1.3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统筹协调
6.2 不同耦合模式地区调控措施
6.2.1 土地城市化过度超前型地区调控措施
6.2.2 土地城市化超前型地区调控措施
6.2.3 人口-土地城市化同步型地区调控措施
6.2.4 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地区调控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2、发表论文
3、参编书目
4、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J]. 马永春.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02)
[2]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J]. 江智华. 北方经济. 2013(01)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分析[J]. 黄燕芬,丁力. 河北学刊. 2013(01)
[4]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与土地粗放利用[J]. 郭志勇,顾乃华. 产经评论. 2012(06)
[5]中国城市化之抉择:初级发展还是科学发展[J]. 杨敏. 探索与争鸣. 2012(11)
[6]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J]. 李培林.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5)
[7]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J]. 李明月,胡竹枝. 城市问题. 2012(04)
[8]无锡城市制造业企业区位调整与苏南模式重组[J]. 袁丰,魏也华,陈雯,郭垚. 地理科学. 2012(04)
[9]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 王桂新. 人口研究. 2012(02)
[10]多经济区域辐射优势叠加城市发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 杨恒.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7)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 刘英群.东北财经大学 2011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 宫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城市用地蔓延的定量表达、机理分析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 冯科.浙江大学 2010
[4]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浙江沿海城市用地时空变化研究[D]. 赵乐.浙江大学 2010
[5]城市用地扩张规律与控制绩效研究[D]. 刘红萍.华中农业大学 2006
[6]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D]. 何念如.复旦大学 2006
[7]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袁丽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5
[8]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 汪冬梅.山东农业大学 2003
[9]土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 张宏斌.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 刘振肖.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4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6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