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8:02

  本文关键词: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刑事审判中,为了达到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目的,常常需要证人出庭作证。当然,如果仅仅听取证人出庭作证时的陈述,而不对其提出质疑,将会导致这些证人作证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致使犯罪行为活动的事实难以得到真实呈现。在审判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对证人出庭作证所作陈述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达到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目的,交叉询问制度得到了确立。交叉讯问制度的确立,确保了在庭审中对证人证言进行有效质证,从而有助于审判人员客观公正地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采性做出评价。但是,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交叉询问制度的功效并没有得到很好彰显,尤其是询问内容、方式以及时间范围等的不确定,造成交叉询问有可能造成诉讼活动时间延长、诉讼活动受到阻碍等,甚至影响到了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等。对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在对刑事交叉询问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刑事交叉制度的基本内容之后,着重研究了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对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概述,主要对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含义、两大法系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特点及不同、刑事交叉询问的配套制度以及我国确立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国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分析了刑事交叉询问的基本规则、刑事交叉询问的一般顺序;第三部分为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刑事审判中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刑事审判 交叉询问 问题及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概述11-18
  • 1.1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含义11
  • 1.2 两大法系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特点及不同11-14
  • 1.2.1 两大法系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特点11-14
  • 1.2.2 两大法系交叉询问制度的不同14
  • 1.3 刑事交叉询问的配套制度14-16
  • 1.3.1 证据开示制度15
  • 1.3.2 证人出庭制度15-16
  • 1.3.3 辩护制度16
  • 1.4 我国确立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意义16-18
  • 第2章 国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基本内容18-26
  • 2.1 刑事交叉询问的基本规则18-23
  • 2.1.1 证人分类规则18
  • 2.1.2 不得质疑己方证人规则18-20
  • 2.1.3 诱导性询问规则20-21
  • 2.1.4 反对复合性及其他混乱性问题规则21
  • 2.1.5 当事人异议规则21-22
  • 2.1.6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22-23
  • 2.2 刑事交叉询问的一般顺序23-26
  • 第3章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34
  • 3.1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法律规定26-27
  • 3.2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27-34
  • 3.2.1 对几起实务案例的透视27-30
  • 3.2.2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30-34
  • 第4章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改进构想34-42
  • 4.1 进一步改进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必要性34-36
  • 4.1.1 改变传统诉讼观念影响的需要34-35
  • 4.1.2 改变诉讼体制职权化的需要35-36
  • 4.1.3 进一步提升交叉询问制度可操作性的需要36
  • 4.2 进一步改进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建议36-42
  • 4.2.1 明确询问证人的主体36-37
  • 4.2.2 明确诱导性发问的适用范围37-39
  • 4.2.3 构建可操作性的交叉询问规则39-40
  • 4.2.4 制定证人出庭作证制度40
  • 4.2.5 对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明确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春晨;;交叉询问制度对我国鉴定人接受质证的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o

本文编号:371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71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