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民交叉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00:30
  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刑民交叉案件错综复杂,受“重刑轻民”等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以先刑后民的诉讼模式处理刑民交叉案件已经在很多司法实践者的心里根深蒂固。先刑后民诉讼模式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司法实践者对其不分青红皂白的绝对化运用出现很多问题,先刑后民诉讼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于是,一些法学研究者借鉴英美国家的诉讼制度提出了刑民分离的诉讼模式,一些司法实践者秉承实务主义理念提出了先民后刑的诉讼模式。刑民分离的诉讼模式和先民后刑的诉讼模式都摒弃了“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更加注重对被害人个人权益的保障和维护,突出了被害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刑民分离的诉讼模式使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互独立,具备理论上的正当性,但是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先民后刑的诉讼模式把对被害人的权益救济放在首要位置符合人权保障的司法理念,但是因为缺乏理论根基受到许多法学研究者的质疑。笔者希望通过对三种诉讼模式的论述,使读者清楚刑民交叉案件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可能对所有刑民交叉案件适用同一种诉讼模式,也无法凭空比较出哪种诉讼模式更好或更优。我们必须在面对具体刑民交叉案件时,由被害人自主选择要适用的诉讼模式,只有这...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刑民交叉案件
    1.1 刑民交叉案件的标准
        1.1.1 刑民交叉案件的个性
        1.1.2 刑民交叉案件的共性
    1.2 刑民交叉案件的类型
        1.2.1 “一类说”观点是刑民交叉案件只有一种情况
        1.2.2 “二类说”观点是将刑民交叉案件分为两类
        1.2.3 “三类说”观点是将刑民交叉案件分为三类
    1.3 刑民交叉案件的定义
第2章 先刑后民模式
    2.1 先刑后民的界定
    2.2 先刑后民的根源
    2.3 先刑后民的演进
    2.4 先刑后民法律依据
        2.4.1 首次确立—1979年规定
        2.4.2 倾向性导向—刑事诉讼法
        2.4.3 绝对确立—85、87通知
        2.4.4 提出挑战—1997规定
        2.4.5 典型代表—刑事附带民事
    2.5 先刑后民理论依据
        2.5.1 利益角度分析
        2.5.2 取证角度分析
        2.5.3 证据效力分析
        2.5.4 判决结果分析
        2.5.5 司法效率分析
    2.6 先刑后民的不足
        2.6.1 对被害人诉权的侵犯
        2.6.2 阻碍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
        2.6.3 损害法律权威和当事人利益
        2.6.4 容易导致民事赔偿难以执行
第3章 刑民分离模式
    3.1 刑民分离的界定
    3.2 刑民分离的理论依据
        3.2.1 私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平等保护
        3.2.2 被害人程序选择权
        3.2.3 保障被害人的诉权
    3.3 刑民分离的弊端
        3.3.1 阻碍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
        3.3.2 无法改变执行难的现状
        3.3.3 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第4章 先民后刑模式
    4.1 先民后刑的界定
    4.2 先民后刑的可行性分析
        4.2.1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4.2.2 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
    4.3 先民后刑依据—刑事和解
        4.3.1 刑事和解的概述
        4.3.2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4.4 对先民后刑的质疑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76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