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取保候审存在的实践问题及改进建议

发布时间:2024-10-03 04:32
  刑事诉讼法中的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滥用取保候审、适用随意性大,决定程序采取“行政审批”方式,以保结案、以保代侦到处存在;适用取保候审比例低导致羁押率居高不下;执行监督力度不够出现脱保、弃保、串供,难以保障被取保候审人员按时参加诉讼;保证金的收取、管理、退还各环节问题重重,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是该项刑事诉讼制度在确立时权属定位不明;其在立法上存在着关键条文模糊、漏洞、冲突、歧义等;又缺乏配套和辅助的机制;此外,受社会环境的挤压,总体法治意识不够强,权力本位畸重。 因此,要全面改进取保候审制度。其一是在法理上予以调整,将其定位为附条件的权利;其二是促进法治文化,司法理念的转变,为改进取保候审创造有利社会背景和先决条件;其三是立法上予以完善。扩大适用的范围,严格取保的决定程序,赋予当事人上诉救济权利;同时,建立健全配套的取保候审评估体制、保证金管理制度、监管体制,确保诉讼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合法、广泛适用取保候审,尽量减少羁押,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向公平、公正高效迈进。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取保候审存在的实践问题
    1.1 取保候审适用随意性大
        1.1.1 “降格”适用取保候审
        1.1.2 “升格”适用取保候审
        1.1.3 重复或超期适用取保候审
    1.2 取保候审适用率偏低
    1.3 取保候审执行监管不力
    1.4 保证金收和退不规范
2 取保候审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取保候审功能定位失准
    2.2 取保候审在立法上存在缺陷
        2.2.1 立法用语模糊
        2.2.2 立法内容存在漏洞
        2.2.3 立法规范有冲突
        2.2.4 立法解释存在歧义
        2.2.5 立法与司法实践脱节
    2.3 取保候审受到社会环境挤压
        2.3.1 法制观念整体滞后导致价值取向习惯于“有罪推定”
        2.3.2 司法机关侧重行使职权追求政绩
    2.4 取保候审缺乏配套的社会辅助机制
3 取保候审改进建议
    3.1 将取保候审的属性定位为附条件的权利
    3.2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转变司法理念
        3.2.1 深化普法教育提高国民的法治意识
        3.2.2 落实司法公正增强民众的法制信仰
    3.3 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完善立法
        3.3.1 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3.3.2 规范办理程序
        3.3.3 增加被取保候审人的法律责任
        3.3.4 明确保证人的法律责任
        3.3.5 规范保证金的管理制度
        3.3.6 畅通取保候审的司法救济途径
        3.3.7 增加取保候审风险责任的免责条款
    3.4 建立健全取保候审配套辅助制度
        3.4.1 建立“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
        3.4.2 建立起执行环节的有效社会监管机制
    3.5 健全监督制约体制
        3.5.1 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公检法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3.5.2 律师、新闻媒体、人大、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监督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0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00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