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减刑、假释是刑事执行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确定的刑罚执行方式作出的改变,其源于对教育刑的倡导,体现刑罚中的人性化设计。减刑、假释制度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还能稳定监管秩序、调动罪犯积极性,反之容易滋生司法不公和腐败。实践中,权钱交易而导致的不当减刑、假释案例屡见不鲜,备受瞩目的“佛山张海错误减刑案”牵扯出利用假立功减刑内幕。本案中,张海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但仅在服刑6年后便悄然出狱,背后的原因是减刑程序中存在“权钱交易”、“徇私舞弊”,不仅引发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质疑,还可能造成公众对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质疑。为抑制不当减刑、假释带来的负面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监督机关责无旁贷。2012年《刑事诉法法》颁布之前,检察机关以对减刑、假释裁判提出纠正意见的方式监督,这种纯事后监督的模式被实践证明存在司法漏洞。随着我国的司法改革的完善,检察监督逐渐被重视,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逐渐从“单一的事后监督模式”转向“全程同步监督模式”。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255条、第256条以及第262条第2款和263条确立减刑、假释全程监督机制,比较重要的改变是规定执行机关申请法院减刑、假释时需要抄送检察机关减刑、假释建议书,将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时间从事后移到了事前。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4年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配套实施,明确检察机关派员出庭参加减刑、假释案件的职责以及职务犯罪罪犯等六类减刑假释案件调查核实方式,加强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重点监督工作,惩罚司法腐败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规定》,明确应开庭审理的案件类型,并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派员出庭监督,使检察机关参与减刑、假释开庭审理工作有法院系统的法律可依。另外,还有在2014年全国政法委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强调对减刑、假释以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重点关注并予以规范。于此,在立法上对减刑、假释全程检察机关予以明确,检察机关可依法对减刑、假释进行监督。现阶段,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的法律监督工作包括:1、在事前监督阶段,立法规定执行机关向法院提请减刑、假释时,必须将减刑、假释申请书等材料移送于检察机关,材料包括除减刑、假释意见书外还包括执行机关拟提请减刑、假释意见;罪犯却有悔改表现、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证明材料;生效判决书、执行通知书以及罪犯积分考核表等应当审查的案件材料。对职务犯罪等六种类型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调阅资料、召开座谈会、重新鉴定、文证鉴定、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2、在事中监督阶段,根据《减刑、假释案件规定》以及《暂予监外执行规定》,检察机关在人民法院听证或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需派员出庭,在执行机关宣布减刑、假释建议书之后,发表检察意见。在庭审中,检察人员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出示证据,向证人和提请减刑、假释的罪犯提问以及要求执行机关出示证据等。3、在事后监督阶段,检察机关在收到减刑、假释决定书副本后,应当及时审查法院裁定的减刑、假释时间、是否应当作出减刑、假释以及裁判的程序合法性和有无向社会公布等问题。根据审查认为决定确有不当,人民检察院在二十日内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收到检察机关的书面意见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必须重新组成合议庭审理,如果在规定日期内法院没有重新审理,检察机关可以监督其审理。以上构成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全程同步监督,检察机关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可以行使监督职权。为配合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发布《对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要求检察机关要慎重对待职务犯罪的减刑、假释,对原县级以上的职务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要逐级层报上级检察院备案审查。另外,2015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在该信息网中需公开全国减刑假释案件自立案起相关法律文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用公开倒逼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公正公平,为检察机关监督提供帮助。尽管我国各机关陆续出台法律文件规范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活动,但在实践中仍出现如考察环节监督不深入、提请环节监督效力不足、审判环节的相应规定不明晰、裁判后检察机关对裁判有错误提出的书面意见效力不明等一系列问题,说明立法和实践中还存有缺失。在提请环节中,监所检察部门或派驻检察部门由于工作限制无法深入罪犯日常改造活动,对罪犯的计分、考核等与减刑、假释密切相关的内容无法全面了解。在审判环节中,虽然检察机关可以派员出庭,但监督方式不明,能否抗诉尚未明确,且开庭审理案件仍存在服刑人员权利忽视问题,不利于保障人权原则的实现。造成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检察资源的匮乏导致监督薄弱检察权的配置导致监督不深入、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程序仍在探索、被害人、服刑人员权利保障观念淡薄等几方面。纵观世界各国,在长期的法律进程中,一些国家对减刑、假释的法律监督问题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合理、科学和实效的体系,其中俄罗斯模式、法国模式最为接近我国法律体系,其发展路径和现今模式能够为完善我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提供宝贵借鉴和参考价值。俄罗斯明确检察机关在执行监督程序中承担监督者的身份,拥有包括上诉权在内的较广范围的监督权限,大大加强了监督效力。在法国模式下,执行阶段检察机关由监督者转化为“执行者”,并不以监督为主要职权,必须检察机关的申请才能启动执行程序。在减刑、假释时,检察官能对部分案件进行决定,对另一部分需由法官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检察官则以上诉的方式提出意见。在这的模式下,检察官和法官以及被追诉人互相约束监督,非自上而下的监督,也非单一机关监督,可有效避免约束单一部门职权过大引起的贪污腐败。借鉴俄罗斯和法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我国的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首先,明确我国检察机关在减刑、假释程序中的地位,强调检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检察权的刚性,赋予《纠正意见》明确的法定效力,改变检察机关监督手段的单一性问题,赋予其提出书面意见外的抗诉权力;其次,明确减刑、假释裁判程序的司法程序性质,避免行政化审判带来的形式化弊端;最后,加强服刑人员和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裁判过程,赋予服刑人员提请权。在完善减刑、假释的立法同时,还需对检察机关工作完善:第一,合理配置检察资源,加强执行阶段的法律监督工作必须要加大对基层检察机关特别是监所检察机关的人力、物力投入,使执行阶段的法律监督有基本保障;第二,检察机关人员需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应认识到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必须改变原有的怠于监督、害怕监督的思想。第三,检察机关的监督活动还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减刑、假释的监督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联网执行机关、法院和检察机关共享有关信息,即执行机关将服刑人员相应改造信息在此联网平台上予以记录。
【关键词】:减刑、假释 检察监督 全程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2-6
- Abstract6-13
- 导言13-19
- 一、问题的提出13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3-14
- 三、文献综述14-17
- 四、主要研究方法17
- 五、论文结构17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7-19
- 第一章 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概述19-26
- 第一节 内涵界定19-21
- 一、减刑检察监督19-21
- 二、假释检察监督21
- 第二节 应然目的21-23
- 一、根本性目的——实现刑罚目的22
- 二、正当性基础——保障程序公正22-23
- 三、制度性目的——制约减刑、假释权23
- 第三节 历史沿革23-26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26-38
- 第一节 立法与司法现状26-29
- 一、事前监督——审查执行机关抄送减刑、假释建议书26-27
- 二、事中监督——检察机关派员参与减刑、假释裁判27-28
- 三、事后监督——检察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28-29
- 四、配套制度——备案审查制以及执行信息公开制29
- 第二节 立法与司法中的不足29-33
- 一、检察机关介入提请阶段仍较晚30-31
- 二、减刑、假释裁判程序行政化31-32
- 三、事后监督环节监督方式单一32
- 四、服刑人员参与度低32-33
- 第三节 原因探析33-38
- 一、检察资源缺乏导致介入较晚33-34
- 二、检察监督权薄弱导致监督方式单一34-35
- 三、裁判程序定位不明导致行政化35-36
- 四、权利保障意识淡薄导致服刑人员参与度低36-38
- 第三章 域外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考察与分析38-46
- 第一节 俄罗斯模式38-39
- 第二节 法国模式39-40
- 第三节 域外相关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分析40-46
- 一、刚性检察监督权40-42
- 二、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42
- 三、上诉、抗诉监督方式42-43
- 四、多重主体监督模式43-44
- 五、服刑人员参与度高44-46
- 第四章 我国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完善46-55
- 第一节 制度完善构想46-52
- 一、服刑人员提请减刑、假释程序构想46-48
- 二、减刑、假释司法化程序构想48-50
- 三、多重监督方式构想50-52
- 第二节 检察工作完善构想52-55
- 一、检察资源的重新配置52-53
- 二、树立正确监督意识53
- 三、革新减刑、假释监督技术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60
- 后记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思文;律师担任检察机关咨询员[J];中国司法;2000年04期
2 曹参;为了人民的嘱托 全国检察机关争创“五好”“两满意”先进代表受到表彰[J];检察风云(法制新闻月刊);2000年03期
3 刘剑,郝锁维;检察机关应自觉接受人大的个案监督[J];法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杨剑川;加强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思考[J];检察实践;2001年04期
5 钱宏献;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策略研究[J];检察实践;2001年06期
6 杨学军;浅谈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依据[J];人民检察;2002年08期
7 王金耀;公安、检察机关不应插手经济纠纷[J];中国监察;2002年17期
8 骆俊超;浅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的作风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年S1期
9 陈有谋;浅谈检察机关的先进文化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年S1期
10 蒲勤之;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浅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润华;文明;;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平;;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实现检察机关之和谐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晓力;;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增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4 李朝阳;;试论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任海新;;论检察机关内设业务机构名称统一——兼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条的修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曾腾;;检察机关的专门活动原则探究——以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契入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卜贵荣;;检察机关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张阿众;;浅谈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检察机关法医工作重点及其要求[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付朝贵;马维娜;;高校与检察机关携手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探索[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许海峰;殷健;贾瑞生;钟达先;吕丹;;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平 林海涵;受贿是犯罪 行贿同样抓[N];福建日报;2000年
2 新华社记者 倪四义、本报记者 刘晓林;中国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反贪工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张仁平 黄少鹤;我省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突出领导表率[N];福建日报;2007年
4 李郁军;我省检察机关细研法治理念精髓[N];甘肃法制报;2007年
5 记者 梅华峰、通讯员 周泽春、孙劲松;检察机关“三项治理”见成效[N];湖北日报;2006年
6 石勇;检察机关也要提高公信力[N];黄石日报;2007年
7 省俭轩 董安庆;检察机关要学习贯彻好《监督法》[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通讯员 孙延杰;我市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全部实现网上运作[N];四平日报;2007年
9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伟发;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检察机关[N];西部法制报;2007年
10 施坚轩邋本报记者 张仲超;上海市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永茂;检察机关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2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昕;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何君姬;甘肃省检察机关民事督促起诉情况的调研报告[D];兰州大学;2011年
3 任留存;检察机关介入突发公共事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立功;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李京涛;分权视野中的检察权性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6 张亚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董建英;省统管模式下检察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张佳宁;检察机关人员职位分类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郭亚男;论检察权的法治功能[D];郑州大学;2015年
10 金一柯;职务犯罪初查人权保障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6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