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程序滥用性惩罚及其规制

发布时间:2017-06-25 03:08

  本文关键词:程序滥用性惩罚及其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程序滥用性惩罚是对程序正义的一大困扰。程序滥用性惩罚分为审前程序的程序滥用性惩罚与审判程序的程序滥用性惩罚,其分别造成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相关原则的损害。程序滥用性惩罚根源于"口供中心"的侦查模式、"侦破案件"的现实压力、"法律监督"的控方特权、"社会效果"的过度考虑等诸多因素。对程序滥用性惩罚予以规制,要从理顺程序法的诉讼保障功能、探索多元化的诉讼证明机制、廓清各角色的诉讼职能差异、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铺平程序保障法治的路径。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铁道警察学院;
【关键词】程序滥用性惩罚 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审判程序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招标一般课题“河南省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研究”(2014432)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刑事案件简繁分流及其运行机制研究”(135),负责人陈在上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何谓程序滥用性惩罚在司法公正中,程序公正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违背程序公正所达成的实体公正,本质上即是一种非公正,是不被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国家也可以说是程序性国家。〔1〕(P102)作为恣意的对立物,程序开始于高度不确定状态,这也许正是其扣人心弦之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宪权;;“疑罪从轻”是产生冤案的祸根[J];法学;2010年06期

2 陈金钊;;为什么法律的魅力挡不住社会效果的诱惑?——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论的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5 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6 郑成良;;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J];法学研究;2007年04期

7 张文显;李光宇;;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衡平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昭乐;;检察权性质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建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姚正祥;论取保候审制度的终结──兼谈保释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课题组;伦朝平;范淑玲;贾颖玲;李继华;;人民监督员制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金波;;论“谁来监督检察院”——一个概念不明晰的命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斯·霍曼 ,何兰,沈云鸥;普通法的性质和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1年04期

2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3 万毅;林喜芬;;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帝王"原则:程序法定原则重述[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4 梁根林;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合宪审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泽涛;反思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江必新;;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杜月秋;;论裁判的正当性基础 以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互关系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7年03期

8 江平;季卫东;;对谈:现代法治的精神[J];交大法学;2010年01期

9 劳东燕;;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10 龙宗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祖蓉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喻中;[N];法制日报;2008年

3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曾浩荣;[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熊选国;[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赵华军;[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毛磊;[N];人民日报;2002年

7 重庆市高院常务副院长 余捷;[N];学习时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刚;刑事审前程序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许赞;试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J];理论界;2003年05期

3 蔡丽杭,林玮珊;我国民事审前程序重构之难点与对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孙海林;论审前程序中当事人主体地位的重构[J];前沿;2004年10期

5 倪爱静;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以权利保障为基石——刑事审前程序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4年09期

6 许尚豪,蔡卫忠;对审前程序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梁晨;论民事审前程序中法官的角色定位[J];天府新论;2005年04期

8 肖辉;民事审前程序的概念界定与模式选择[J];河北法学;2005年01期

9 樊崇义,张中;权利保障与权力制衡——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司法;2005年01期

10 乔金茹;;完善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几点建议[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青;;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孔璋;;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检法关系初探[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晓松;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缺陷[N];西部法制报;2005年

2 张媛媛 糜州阳;民事审前程序的弊端及完善[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姜启波;诉讼多元化与中国特色审前程序[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姜启波;中国特色民事审前程序架构[N];法制日报;2008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卞建林 顾永忠 樊崇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 张智辉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 朱亚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宋英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谢鹏程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吴宏耀;在刑事审前程序构建中加强法律监督[N];检察日报;2009年

6 程斌;刑事审前程序的特点及其范围[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黄海春 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检察院;加强对刑事审前程序的检察监督探析[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8 晏向华;刑事审前程序改革须审慎进行[N];检察日报;2004年

9 许云霞;审前程序的机制建设与完善[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毛建中;刑事审前程序辩护权为何失效[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泽君;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丹;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王惠田;刑事审前程序分流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杨春华;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青岛大学;2008年

4 扈琳;论民事审前程序中的争点整理制度[D];青岛大学;2009年

5 吕进;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刑事审前程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南;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武斌;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元元;和谐司法理念下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陆俊;对我国现行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鲍云晓;刑事审前程序分流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程序滥用性惩罚及其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80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