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前诉裁判对后诉的影响——《民诉法解释》第93条和第247条解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08:04

  本文关键词:前诉裁判对后诉的影响——《民诉法解释》第93条和第247条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诉法解释》第93条的规定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其中相关条项下规定的"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具有的所谓"预决效力",在学理上与既判力的概念及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相应,《民诉法解释》第247条有关"裁判生效后"禁止重复起诉的规定则应视为直接以既判力作为基础的程序规范。本文将第247条与第93条的解释相结合,梳理了既判力和预决效力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司法实践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内容、相互间的关联及区别,并依据前后诉的主客体及时间范围是否一致等因素考察前诉可能对后诉发生的法律效果,在解释论上构成了一个可资对相关程序规范进行理解和适用的概念整理框架。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预决效力 积极既判力 消极既判力 参加效力 证明效力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目次一、关于《证据规定》第9条的多种观点二、实务的相关状况和本文基本的整理框架三、关于第247条的理解适用四、积极既判力与第93条第1款第5项之预决效力五、第93条规定之预决效力的主要适用对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善刚,刘显鹏;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2 王亚新;;诉讼程序中的实体形成[J];当代法学;2014年06期

3 王亚新;;第三人参与诉讼的制度框架与程序操作[J];当代法学;2015年02期

4 李浩;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5 吴泽勇;;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适格[J];法学研究;2014年03期

6 王亚新;;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的再考察[J];法学研究;2014年06期

7 邵明;;论法院民事预决事实的效力及其采用规则[J];人民司法;2009年15期

8 翁晓斌;;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9 李浩;;《证据规定》与民事证据规则的修订[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10 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梅;毕守国;;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变化谈民事检察理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凌;章勇;;浅论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的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唐先锋;我国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周开琴;;对借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琳;浅谈对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认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马永双;张惠玲;;论民间融资中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司法公正与民事再审事由的修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宋平;;盐业诉讼中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盐业诉讼制度史为视角[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3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洪浩;刘加良;;论民事简易程序的再改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甄灵宇;;默示自认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晓森;;关联交易诉讼的举证责任探讨[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陈树森;;申请再审完全“上提一级”审查的检视、反思与重构——兼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修改思路[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陈亚;;冲突与协调:行政机关的事故认定书对民事审判的影响[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9 唐墨华;;民事撤诉程序的异化与复归——以保障审判权的合轨运行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张爱云;;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姜凤武;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仕春;民事保全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齐树洁;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古豪莉;测谎结论证据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宝琴;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星美;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邹碧华;;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证据规则[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3 肖建华;主参加诉讼的诈害防止功能[J];法学杂志;2000年05期

4 陈桂明;李仕春;;形成之诉独立存在吗?——对诉讼类型传统理论的质疑[J];法学家;2007年04期

5 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6 许可;;论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J];当代法学;2013年01期

7 王亚新;;诉讼程序中的实体形成[J];当代法学;2014年06期

8 常廷彬;;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9 周翠;;全球化背景中现代民事诉讼法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叶自强;司法认知论[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忠;刑事既判力在我国刑法中的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翁晓斌;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翁晓斌;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4 邓辉辉;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5 段厚省;郭宗才;;既判力与民事抗诉机制的冲突及协调[J];人民检察;2006年07期

6 阎朝秀;;绝对还是相对:对既判力事实的司法认知[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7 阎朝秀;;司法认知——既判力事实的另一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谢春华;;浅论程序终结性与既判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9 张大海;;诉讼调解既判力论[J];政法论坛;2008年05期

10 王娣;王德新;;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 徐建东;既判力之于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晓蕊;巴西集团诉讼中的既判力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叶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前诉中的判断对后诉有既判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东海 永修县人民法院 杨小林;从既判力扩张看判决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郭明龙;该调解书效力应如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唐有良 李红军;既判力的主体相对性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廖 春;陈女可依调解书办房产过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王胜全;判决生效后新生成的证据不能用作再审新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卢新伟;权利人能否再根据判决书申请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锦鹏;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D];山西大学;2008年

2 韩萍;论既判力的扩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聂安;民事既判力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欧阳珍;离婚判决既判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金向煜;民事判决既判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婵;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晓辉;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湘潭大学;2009年

9 纪然;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孙锦菁;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前诉裁判对后诉的影响——《民诉法解释》第93条和第247条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01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