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足时法院作无罪判决难所涉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证据不足时法院作无罪判决难所涉问题研究
【摘要】:法院在指控犯罪的证据不足时能否依法作出无罪判决,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之改革目标是否实现的试金石。在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一些本应作无罪判决的案件,由于面临来自公安机关及地方政府、检察院以及被害人等方面的压力,法院常常违法地作出"留有余地"的有罪判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需要移除迫使法院不作无罪判决的外部压力。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证据不足 无罪判决
【基金】: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社科基金“被追诉人的自主性辩护权研究”(14BFX154)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我国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然而,我国法院无罪判决率逐年下降,2000年为1.02%,2010年为0.10%,2014年为0.066%。〔1〕无罪判决率逐年下降的背后,并非完全是因为追诉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大元;于文豪;;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J];法学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扬;;论影响我国无罪判决的关键性因素——对百例无罪判决的实证分析[J];政法论坛;2013年04期
3 沈德咏;;论疑罪从无[J];中国法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民;;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建构的政治蕴含[J];当代法学;2013年06期
2 吉敏丽;张娜娜;;对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13]11号”司法文件的宪法解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3 邓巍;;关于“两高”与国务院部委联合发文的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初殿清;;直接言词原则的双重价值维度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法学杂志;2014年10期
5 刘静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庭审实质化[J];法律适用;2014年12期
6 郝建设;陈锦波;;法治思维视野下的疑罪从无[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姜田龙;;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实践要求[J];大连干部学刊;2014年12期
8 张中;;中国刑事司法的实践困境[J];证据科学;2015年01期
9 金泽刚;;法官错判的原因与防治——基于19起刑事错案的样本分析[J];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10 张中;;实践中的证据法——中国证据法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证据科学;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学文;;论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以法治思维的提出为契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C];2013年
2 孙春雨;张翠松;;宪法语境中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优化检察权配置[C];2013年
3 袁辉;;殊途何以同归:透视辩审冲突——基于若干典型刑事个案的观察与思考[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4 袁小刚;;论疑罪从无在刑事审判中的落实——从制度、规则视角进行的分析[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吴建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孙煜华;论侦查权的宪法控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陈海锋;刑事审查起诉程序正当性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卓黎黎;中国检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韩兵;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奇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治逻辑[D];山东大学;2014年
8 王幼君;宪法第135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杜国;刑讯逼供产生原因的法社会学解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树然;过错追责与公检法合谋[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蕊;行政诉讼实践对中国法治的贡献[D];郑州大学;2013年
4 乌盟盟;试论我国检察机关自侦权的监督制约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张琴凤;监听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李太平;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徐曼;我国无辜被告人无罪判决难的成因分析和改革对策[D];苏州大学;2014年
8 徐艳艳;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9 孟凡良;刑事冤假错案预防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亓淑云;论当代刑事冤案产生原因及防控机制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张泽涛;反思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海文;;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由来及职权[J];党史博览;2006年09期
4 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5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J];法学;1999年09期
6 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7 杨宗辉;论我国侦查权的性质——驳“行政权本质说”[J];法学;2005年09期
8 叶青;陈海锋;;由赵作海案引发的程序法反思[J];法学;2010年06期
9 铁犁,陆锦碧;一场有缺陷的司法改革——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三)[J];法学;1998年06期
10 于树斌;;关于健全完善我国预审制度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繁丽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怀雷 陈妮 贵州财经学院财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郝银钟;[N];法制日报;2006年
4 周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德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周斌 本报见习记者 蒋皓;[N];法制日报;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对我国无罪判决率的考察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年12期
2 高通;;论无罪判决及其消解程序——基于无罪判决率低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4期
3 温建;连续五年保持无罪判决为零的经验[J];人民检察;2000年12期
4 杨斌华;对一审无罪判决当庭释放的几点认识[J];人民检察;2000年12期
5 周刚,李良才;关于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变更质疑[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子红;四起无罪判决案件的启示[J];人民检察;2001年07期
7 史立梅,胡常龙;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之性质与效力探析[J];山东审判;2001年02期
8 范培根;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之评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徐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朱汉平;对无罪判决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家铭;;试论无罪判决率与公诉案件质量的关系[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夏伟;王周瑜;;存异难: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之忧——以近十年判决无罪人数走势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炜;无罪判决率趋低的背面[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2 薛国骏;如何看待无罪判决[N];检察日报;2004年
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 徐国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不应单独陈述[N];检察日报;2008年
4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检察院 仇新华;对待无罪判决应持宽容态度[N];检察日报;2009年
5 甘肃省武威市检察院检察长 陈其功;应理性看待无罪判决[N];检察日报;2010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 余双彪;理性对待无罪判决[N];检察日报;2011年
7 李乐平;理性面对无罪判决[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阮占江 本报通讯员 廖剑聪 李莉;岳麓检察连续11年无罪判决零记录[N];法制日报;2014年
9 吴学安;无罪判决率走低与需要矫治的司法痼疾[N];工人日报;2014年
10 杨涛;对迟到的“无罪判决”要有分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明;论英国禁止双重危险规则及其借鉴[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仇新华;无罪判决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永进;无罪判决的中国实践[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龙凤;以撤回公诉方式替代无罪判决现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 徐曼;我国无辜被告人无罪判决难的成因分析和改革对策[D];苏州大学;2014年
5 邢德远;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判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文瑜;论“依法不予认定”[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李涛;论司法认知[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3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