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39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5:13
本文关键词:云南“39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完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强制隔离戒毒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操守保持率 SWOT分析法
【摘要】:戒毒是世界性难题。戒毒工作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长期、艰巨、复杂等特点。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明确:戒毒工作应当以提高吸毒人员的戒断率,顺利回归社会为首要标准;《戒毒条例》中也有要本着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戒毒基本原则。从这两部法确立的戒毒基本原则和立法本意看,戒毒工作是立足于挽救吸毒人员的强制性治疗、教育措施。云南现行的"39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围绕着戒毒工作的终极目标而建立,是目前收治吸毒人数最多,较为行之有效的戒毒模式,已经帮助许多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健康人生。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成功戒治毒瘾的案例以及模式本身的不足引发了笔者对模式完善的思考。进一步探索和把握戒毒规律,创新戒毒方法手段,提高操守率,是社会安定、和谐保驾护航的重要路径。 本文主要围绕云南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展开:首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云南“36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与“39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强戒模式的发展方向问题,认为现行强戒模式在从“奖惩型”向“诊断型”转变,并且在戒治过程中,增加了部分人性化措施,从戒毒人员的外部、内部需求构建着手,以达到提高操守保持率的目的。之后,通过对人员情况及成功戒治案例的分析,找出戒毒人员存在的群体共性问题,进一步阐述人本管理对于提高操守保持率的重要性,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现行“391强制隔离戒毒模式”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提出现行模式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具体措施,即通过提升医疗条件,解决戒毒人员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通过搭建社会全员参与的帮教平台、开放式借鉴模式、提供更多亲情帮扶等手段,构建戒毒人员情感需求;通过模拟社会环境、拒毒环境、用工环境等手段巩固戒毒人员尊重需求;建立监所合作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提供自我价值实现机会。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操守保持率 SWOT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论9-21
-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1、研究的目的9
- 2、研究的意义9-10
- (二) 研究的方法、理论10-15
- 1、研究使用的方法10-11
- 2、研究使用的理论11-15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15-16
- 1、研究的主要内容15
- 2、研究的难点15-16
- (四) 国内外戒毒模式研究综述16-21
- 1、国外戒毒概况16-17
- 2、国内戒毒概况17-21
- 一、云南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介绍及对比分析21-25
- (一) 云南现行戒毒模式发展21
- (二) “361与391强戒模式”简介21-23
- 1、“361强戒模式”简介21-22
- 2、“391强戒模式”简介22-23
- (三) “361与391强戒模式”对比分析23-25
- 1、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23
- 2、更加丰富的人性化活动与管理23-24
- 3、更加客观的评估机制24-25
- 二、云南强制隔离戒毒案例分析25-32
- (一) 戒毒人员操守保持率的定义25
- (二)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数据分析25-28
- 1、戒毒人员年龄调查分析25
- 2、戒毒人员吸毒年限调查分析25-26
- 3、留昆明安置帮扶企业的调查26-27
- 4、戒毒人员情况共性分析27-28
- (三) 人员成功戒治案例介绍及共性分析28-32
- 1、案例一28-29
- 2、案例二29-30
- 3、案例三30-31
- 4、案例共性分析31-32
- 三、“391强戒模式”的SWOT阐述分析32-37
- (一) 优势(STRENGTHS)32-33
- 1、法律保障32
- 2、明确职责32-33
- 3、管理警察经验丰富33
- (二) 劣势(WEAKNESSES)33-34
- 1、医疗条件有限,人员收治有盲区33-34
- 2、分类收治不细致34
- 3、管理警察人数严重不足34
- (三) 机遇(OPPORTUNITIES)34-35
- 1、政府重视34-35
- 2、戒毒管理要求增高35
- (四) 挑战(THREATS)35-36
- 1、解戒后脱失率高居不下35
- 2、延伸管理道路曲折35-36
- 3、上访缠访增多36
- (五) 结论36-37
- 1、“SO战略”36
- 2、“ST战略”36-37
- 四、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完善举措37-40
- (一) 解决生理需求37
- (二) 情感需求的建立37-38
- 1、社会人员参与的帮教活动37-38
- 2、更开放的接见模式38
- 3、用服务促管理38
- (三) 巩固尊重需求的建立38
- (四) 提供自我价值实现机会38-39
- (五) 构建全社会参与戒毒体系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毅;王平;郑振玉;;强化戒毒劳教人员感化和管理工作[J];中国司法;2007年11期
2 高朝霞;;对国外戒毒模式的借鉴与探索[J];中国司法;2009年03期
3 杨茂彬,冯煜,张官柏,郭洁,吴泰昆,黄屏,李建华;中美戴托普戒毒治疗康复模式简介[J];卫生软科学;2002年05期
4 房红;阮惠风;刘敬平;杨志芳;张蓓;黄斌;刘松巍;宋姗姗;马绍红;赵书妍;王建伟;;国外禁吸戒毒模式述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赵建新,赵锋;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幸福感指数对照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杜新忠;治疗社区在强制戒毒所的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2年04期
7 苏俊义;吕杭;方英燕;;对戒毒模式的思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年06期
8 龚国如;邹晓敏;宋娟;江红;;TC治疗在我国戒毒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年01期
9 吴卫国;;人文关怀与管理安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年01期
10 蔡志基;国际和国内禁毒与戒毒工作回顾[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609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0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