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证据失权适用层次论

发布时间:2017-09-05 10:17

  本文关键词:证据失权适用层次论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失权 制裁措施 构成要件 层次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证据失权及其配套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善,造成司法适用中的搁浅或困惑。为保证制度效用的最大化,应依照以下层次展开:法官应合理释明;赋予当事人说明机会;法院按实际情况实施制裁。另外,考量逾期举证的危害后果,制裁措施应增设损失赔偿。根据构成要件的内容,依顺序给予逾期举证一方当事人以训诫、罚款、失权制裁,并用损失赔偿措施。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证据失权 制裁措施 构成要件 层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程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FX028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证据失权制度,确立了法院酌定证据提出的内容和期限以及逾期举证的制裁措施。相较于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的制度设计,明显的进步在于:其一,实现了从“限”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文波;;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解析[J];法商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马永双;张惠玲;;论民间融资中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叶名怡;;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5 赵信会;;民事再审事由修改的理念及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6 尹腊梅;;抗辩权的法官释明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7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8 曹志勋;;我国仲裁调解案外人救济途径评述[J];北京仲裁;2011年01期

9 肖建华;李志丰;;从辩论主义到协同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肖建国;谢俊;;诉讼时效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浩;;司法公正与民事再审事由的修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宋平;;盐业诉讼中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盐业诉讼制度史为视角[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4 陈树森;;申请再审完全“上提一级”审查的检视、反思与重构——兼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修改思路[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5 唐墨华;;民事撤诉程序的异化与复归——以保障审判权的合轨运行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张爱云;;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谌湫鸿;谌宏伟;;论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兼析《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8条[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8 王海超;;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研究[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9 徐军;周永军;;民事“程序失灵”问题透析与矫治路径——基于当事人维度程序可接受性理论的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邹国勇;德国国际私法的欧洲化[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向在胜;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丽娟;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雷恩辉;民事诉讼若干先决问题案例探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何晓丹;中德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自强;民事诉讼观念的变革及其实现机制——从敌对的诉讼斗争到比较公平的论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彭贵;;论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的释明义务[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蔡虹;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4 张卫平;法庭调查与辩论:分与合之探究[J];法学;2001年04期

5 梁开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争鸣的终结[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娄必县;张仁虎;;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J];法律适用;2013年01期

7 尤陈俊;;“案多人少”的应对之道:清代、民国与当代的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8 李浩;;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责任[J];法学研究;2010年03期

9 李浩;;走向与实体法紧密联系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10 严仁群;;诉讼标的之本土路径[J];法学研究;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萨齐荣桂,李革新;略论我国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J];前沿;2004年04期

2 李伯安;证据失权保障措施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潘伟明;;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祥远;马莹莹;;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潘叶菁;;论我国证据失权制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1期

6 章薇;;证据失权制度价值理念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7 任俊琳;王迎朝;;证据失权规则价值负效应的应对——基于性价比理论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8 李晓杨;;浅析证据失权制度[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2期

9 霍元君;韩丽萍;;从程序正义中看民事证据失权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3年34期

10 顾连凤;论证据失权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蓓邋沈维佳;一审怠于行使诉讼权利二审举证可导致证据失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余龙昆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据失权及防范[N];健康报;2009年

3 纪敏;全面理解和正确适用证据失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华渊;证据规则中证据失权规定的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徐东辉;如何处理“足以推翻生效裁判事实的证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王 佩;举证期限延长有待商榷[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王学堂;理性诉讼,依法维权[N];佛山日报;2011年

8 李春艳 孙波;先行判决的法律效果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4年

9 重庆永川市人民法院 徐雄;延长的调解期限不应计入举证期间[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孔令宏;扬州中院涉外商事审判成绩显著[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利;论证据失权制度在实践中的软化需求与回应[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鹏娟;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郑州大学;2012年

3 邵毅;变革中的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吴坤;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焦栋;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青岛大学;2009年

6 童中枢;民事证据失权控制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嶷嶷;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昶;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东;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97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97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