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重庆城市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13:13
  目前,全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分工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设和重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将加速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有利于重庆地区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更快发展,小城镇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十五”期间,我国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三峡工程的实施也为重庆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2002 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为 3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直辖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而且,重庆城市体系不合理,主城特大城市孤悬,大城市缺乏;城镇空间布局西密东疏;中小城市间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合理分工;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促进城市化的政策、体制等不配套;工业化结构性弱质,经济总量偏小,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待于就业;环境保护有待于加强,粗放性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是重庆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是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提升,是传统劳动与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庆城市化发展研究


城市化类型(a)

重庆城市化,发展模式


3 重庆城市化发展模式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各组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 充分利用核心城市区的扩散效应,形成具有相应规模、设施齐全、各具特色、产业分明的卫星新城,都市区卫星新城的建设是提高城市效率和质量的保证,是核心城市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区产业疏散的集散地,所以都市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也是重庆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表现。都市圈主要发展合川永川、江津、长寿、壁山五个二级城市,在城市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五大卫星城。积极合理地应用都市区产业扩散效应,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都市经济的潜在市场开拓能力为导向,坚持与都市区“形散实聚”的原则,建立自己的支柱产业,做到既要沟通与市区产业的联系,又要保证市区产业有来自其工业产品的支撑。同时,该五市也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经济增长极,是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都市圈内的区县级二级城市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诱导大城市功能和集聚对自身的扩散,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建立自己有潜力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 陈彦光.  城市规划. 2003(07)
[2]城市化的国际研究[J]. 顾朝林.  城市规划. 2003(06)
[3]制度变迁·小城镇发展·中国城市化[J]. 赵燕菁.  城市规划. 2001(08)
[4]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 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  城市规划. 2001(05)
[5]西部小城镇建设初探[J]. 黄小斌,林炳耀.  城市规划汇刊. 2001(02)



本文编号:311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1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