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团的利益刚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21-05-13 23: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已经成为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的瓶颈。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滞后的原因以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针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解释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引入利益集团理论,从城市集团的利益刚性角度解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现实原因。本文认为,城市集团的利益刚性的存在是导致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根本原因。建国后确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形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性沉淀。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扭转工业化道路的偏差,并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改革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安排。但是城市偏向的初始制度安排偏差赋予了城市集团资源分配的优势地位,城市集团成长为强势集团,通过影响政府决策“锁定”资源分配的城市偏向,实现路径依赖,形成利益刚性。城市集团利益刚性的存在使得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长期存在,改革缓慢;教育的城市偏向不断强化,农村教育落后...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利益集团理论
一、利益集团的一般理论
二、利益集团影响下的政府决策分析
三、政府、城市、农村的博弈
第三章 城市集团利益刚性的形成
一、城市集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二、城市集团利益刚性的形成
第四章 户籍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以户籍制度为载体的农民歧视依然存在
二、现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实质性进展
第五章 教育的城市偏向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教育的城市偏向的表现
二、低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第六章 集体土地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影响土地制度存续
二、现行土地制度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七章 城市工资福利刚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城市工资福利刚性的表现
二、城市工资福利刚性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八章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小结
二、增强农村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
三、推进市场化改革,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四、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尤其是教育投入
五、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
六、推进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184888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利益集团理论
一、利益集团的一般理论
二、利益集团影响下的政府决策分析
三、政府、城市、农村的博弈
第三章 城市集团利益刚性的形成
一、城市集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二、城市集团利益刚性的形成
第四章 户籍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以户籍制度为载体的农民歧视依然存在
二、现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实质性进展
第五章 教育的城市偏向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教育的城市偏向的表现
二、低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第六章 集体土地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影响土地制度存续
二、现行土地制度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七章 城市工资福利刚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城市工资福利刚性的表现
二、城市工资福利刚性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八章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小结
二、增强农村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
三、推进市场化改革,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四、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尤其是教育投入
五、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
六、推进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18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84888.html